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踏冰河
柳公权写诗
美 在 敦 煌
熊元善的诗
连载
连载
站 台
国画
国画
书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踏冰河

孙方友

我家门前有条颍河,每逢严冬河水结了冰,行不得船,想渡河的人就得踏冰河。

所谓踏冰河,就是在冰河上行走。其实,河水也并不是每年都结冰的。若赶上暖冬,颍河里连凌花都没有。但在上世纪50年代,也就是刚刚解放的那几年,颍河里每年都封河。那时候河水清澈亮底,结出的冰也晶莹透亮。一河的青蓝色,两岸白雪皑皑,中间是一条青蓝色的彩带,从西天边际直奔眼底,然后又消失在东边的天尽头,那真是壮丽无比。如果再碰上雾凇天气,两岸的垂柳银装素裹,千里冰封,万里白雪,冬阳高照,禁不住会让人感慨大自然的神奇和绝妙!

封了河,自然就要踏冰河。家乡的那个小镇号称“母猪镇”,意思就是下货。一街两行商号林立,货色齐全,能吸引周围十多里的乡民赶集。颍河南岸归商水县和项城县管辖。他们想来赶集必得过河。平常过河全靠渡船摆渡。镇东镇西镇中三个大码头,七八只渡船,每天从早晨五点就开始摆渡,一直到中午还满船满载。每年一进腊月,尤其是吃过腊八粥之后,过河赶年集的人更多。由于人多,曾多次发生上船下船被挤掉河里的事故。有一年,还淹死了一名儿童。现在冰封了河,彼岸来赶年集的人就不能再靠船过河,可以在冰上像走平地一样来来往往。当然,每年踏冰河时,第一个试冰的人一定是位胆大心细且又有经验的壮汉。记得我第一次看人踏冰河是1957年的冬天。那一年天太冷,由于落雪早,颍河封河也早。河水结冰悄无声息,一夜间湍流的河水就变成了一面巨大的镜子。大概是腊月中旬的一天,早集刚上来的时候,就有小伙伴儿喊我去中码头看人踏冰河。中码头是小镇上最大的码头,上了码头就是十字街,也是小镇上最繁华处。我们跑到的时候,河两岸已站满了人。人虽然很多,但场地却很静,每个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河里那个踏冰人,心像是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处,连大气都不敢出。站在岸上朝下看,那个踏冰人显得小了许多。只见他手持一根很长的扁担,一路试探,小心翼翼地从河南岸朝北岸探路。因为是夜里刚封河,他必须试探出冰的厚度和承重量。手拿长扁担是为了自救,若踏空那扁担就将冰的承重面积扩大,以免落进冰窖。细看了,他腰间还系了一根绳,绳的另一端正拴在扁担的中间。听内行人说,腰中系绳是防落水后被冰下湍流冲进冰层,如果冲进冰层,那必死无疑。冰上救人是极难的,因为当时各种船只早已被冰封死在岸边,想破冰行船是极其困难的。砸冰需用木榔头,不能用铁锤。因为打油用的铁锤太重,如果用力过猛能把砸冰人带进水里。几年前西街的杨瘸子就因此被闪进冰肚里,直到第二年开河后才在沈丘一带捞到他的尸首。从那以后,再无人敢砸冰动船。

1957年冬月的那个早晨,河中那个踏冰人像是极富经验,虽然他是在众人的提心吊胆中试探前进,但没用多久就踏冰成功。两岸人都为胜利者欢呼雀跃。此时就有跃跃欲试者要踏冰过河。那人便给他们讲述踏冰的常识,安排他们最好按他放的路标走。如果想另辟捷径,一定要挑选深蓝色的地方走。因为颜色越是发深蓝色,说明冰层越厚。最后他还特别强调,如果听到炸冰声,要迅速躺下,扩大触冰面积,让身体重量分散,朝冰厚的地方打滚儿……不想他话音刚落,只见上码头和下码头的冰上已行人如蚁。想来是那两个地方比中码头下手早,已经能大批走人了。于是,这方河南岸北的人也耐不住,纷纷踏冰河。站在中码头的河岸上,遥望上、中、下三个码头上来来往往的踏冰人,在两岸白色雪景的映衬下,行人像是给那个青蓝色的冰河镶嵌了三道玄色的、流动的珍珠连,形成了一道千古奇观。

60年弹指一挥,由于颍河水污染严重,暖冬越来越多,想再看到踏冰河的奇观像是很难很难的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