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常回家看看”将入法
殉职警员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内蒙古赛马场因质量缺陷坍塌
朝提议月内开城举行朝韩对话
走入鸟笼看风景
长春上演
“幻日”奇观
一条网络短信救助危急产妇
母亲为逃票将女藏车轨旁
华盛顿发生“燃烧邮包”案
智利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常回家看看”将入法
读者:只是表面约束 专家:能起到引领作用“常回家看看”入老年法修订草案怎样才算“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将入法

读者:只是表面约束 专家:能起到引领作用

本报记者 李 娜

几年前,一首《常回家看看》唱红了大江南北:“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动人的歌词温暖了不少空巢老人的心。近日,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我国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对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权益及生活问题给予了关注,在“精神慰藉”一章中有“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等规定。

对此,记者采访了不少市民,很多读者对“子女常回家看看”表示支持,但不少人也表示很难起到约束感情的作用。

“常回家看看”入老年法修订草案

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无人照料,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省民政厅老龄处处长田开胜说:“我觉得从立法上这样倡导是一个方向,对子女提出关爱老年人的义务,是件好事。”田开胜表示,由于对空巢老人没有严格定义,目前我省60岁以上的老人有1200多万,空巢率近50%。“其实不一定天天回家,有的人常年在国外,有的在外地务工,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从精神上给老人支持,都算尽孝道、感恩了。”

“法律最起码能起到约束效果,但如果强迫走形式也不好。”郑州晚晴山庄老年公寓院长曹红玲说:“其实很多老人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为了让孩子来看看有时故意装病或是让自己受伤。不管是电话还是见面,这种精神上的问候是必须要有的。”

怎样才算“常回家看看”?

昨天下午,记者进行了随机采访,采访中,不少读者、网友认为“常回家看看”将入法的一些细节应该细化。

“如何界定‘经常’,如何操作?一个月回家一次是经常,一个星期回家一次也是经常,半年回家一次算不算经常?”读者卢先生家在郑州,但他毕业后就到广州打拼,对于“常回家看看入法”,他说出了自己的疑虑。“平时我也没有公休假,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我才有空回家看看父母,那我这样‘探望’的次数算不算少?”

“这‘经常’如果界定时间太短的话,那全国得多少子女都违法了啊!”李女士称自己的孩子在国外上班,自己长期一个人居住。“孩子忙着工作生活,一年回来一次,隔三差五的往家打个电话,我就已经很开心了。”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在监管儿女是否是常回家看看的问题上,很多人表示无法核实证明。

“法律规定很人情化,但是在家丑不外扬的中国,又有几个老人会把儿女诉诸法庭?所以,我担心这样法律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网友“午上”说,他认为“常回家看看”更多的是一种道德标准,如今却变成法律条文,让人无奈。孝道自古就是中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当道德缺失之后,是不是一条法律规定就能挽回的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朱金瑞说,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给老人一份法律权利,给儿女一份法律义务,以法律推动亲情孝敬走进新时代,则是法治精神的升华。目前提出这样的制度虽然在某些方面很难界定,但这个制度主要起引领的作用。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