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视觉新闻 上一版3
2011郑州地铁掘进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2011郑州地铁掘进中
▲西三环地下隧道已经掘进1.3公里。
▲施工人员仔细检查每一个零件,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盾构机操作手是隧道掘进的神经中枢。
▲隧道施工的工作面长达1.3公里,下达指令通过对讲机来完成。
▲施工现场。
▼施工人员为隧道管片固定好每一枚螺栓。
▼日夜赶工。
▼吃在工地。

从1974年最初的尝试开始,37年来,郑州人一直在为建造地铁而努力。2009年6月6日,郑州地铁开建,标志着郑州人37年的地铁梦即将成真。

策划 杨光 图片 唐强 文字 王璇

2009年12月25日,郑州地铁1号线七里河站区盾构机掘进100多米,郑州首条地铁隧道“芳容”初现。本报记者用手中的镜头,凝固住地铁建设的每一个瞬间。时隔一年多,记者来到西三环地铁站,地铁隧道已修建1.3公里,再掘进50米就和秦岭路隧道贯通。

2011年1月7日清晨,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凉意。在中国铁建11局郑州地铁1号线01标段项目部党委书记徐彬的带领下,记者第二次零距离接触盾构机施工。此时隧道已经打通1.3公里,要想拍摄施工场景,必须要穿越护栏。不足半米宽的护栏是施工人员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记者走了一半,就被机油味呛得头晕,而施工人员每天12小时都要在这样的空间内施工作业。

在隧道的最里面,直径6.18米的盾构机在24组液压油缸的推动下向前掘进,每掘进1米,就有6片钢筋混凝土管片在四周固定,组成一个大圆管,这就形成了地铁隧道。盾构机挖下的大量的泥土,装入渣土车运到地面上。“这里一台盾构机每天要挖出1000方土。工程最快的时候一个月掘进了720米。”徐彬说。虽然工期很紧,但是还要保质保量,施工周边都是住宅区,要避免地面下降,还要避开水电气暖管道。

“别看就是把这些钢筋联结好,其实工序很讲究,一环扣一环,所有都要严丝合缝。一个地方没对,大家都很可能要白干一歇。”该工段施工队队长抬了抬安全帽,用他满是灰尘和油污的手抹了一把额头渗出的汗珠子,“大家都很辛苦,但是工期很紧,已经一年多没有回家了,今年过节也不能回去。反正,我也经常给干活儿的兄弟们这么说,大家一条心,就是要按时高质地把工程干好。”

在狭小的土仓中间,记者见到了从西南交大毕业的张鹏,这个表面斯文的重庆小伙儿是盾构机操作手,地铁掘进的每一步都和他息息相关。自从去年施工以来,张鹏就没回过家,家里说了几个女朋友也没时间去见。土仓里又闷又热,高温湿热环境和噪音让很多人都受不了。张鹏却从来没有小看和怠慢这项每天都要重复多遍的工作:“这可是控制地面沉降很重要的方法。”盾构掘进要做好地面沉降监测,而监测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就重在过程控制,靠人来观察、判断、及时纠正 。张鹏每天就守在土仓旁,随时注意掘进过程中的变化,配合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压力变换和出渣量、出渣情况来综合判断地面沉降情况。“盾构施工关键就是考验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从一走上这个岗位,我就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

返回地面后,冬日的阳光洒落在身上,那一刻累意全无,心中对地铁施工人员的敬意油然而生。当我们走到街上看到站点在施工的时候,当我们知道地铁快速进展的时候,我们的心中总是这样想:快点建设吧!早点为中原大地送上一份现代化的快捷与方便。但是你可曾想过那些建设地铁的辛苦工人么?为了尽快还路于民、尽快通车,他们为这座城市的繁华贡献着汗水与辛勤……

据了解,2011年年底,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隧道将全线贯通,2012年上半年,轨道工程完成后,开工建设供电、接触网、信号和通信系统工程,2013年下半年,轨道交通1号线开始试运行。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