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医者楷模:刘恒亮
市委 市政府 郑州警备区
完善效能机制
是领导方式转变重要抓手
运转加速度 作为更给力
经开区:大项目带动现代产业发展
全总慰问团
来郑送温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医者楷模:刘恒亮

本报记者 汪 辉 通讯员 宋连英 安 华 文/图

刘恒亮正在向患者认真讲解病情。

“为拯救病人的生命,我整日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恐惧之感,夜夜不敢放心熟睡,从生理上讲,我多么希望C型臂时不时出点小毛病,这样我就可放心睡上一宿,但从职业上说,我又希望机器百年不坏,以免延误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抢救时机。 ” ——刘恒亮

编者按:作为我市首家省外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疗机构,郑州人民医院这一所百年老院厚积薄发,彰显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发展成为我省医疗卫生系统首批省级博士后研发基地,全省细胞生物工程产品产业化研发基地,拥有一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一个省级临床研究所、五个市级临床研究所,其中河南省鼻整形研究所是全省唯一一个依托市级医院建立的临床科研基地。医院人才队伍堪称一流:博士25名,硕士346名,选拔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技术带头人69人,院士专家工作站驻站国内外知名专家60余人……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郑州人民医院涌现出一批像影视剧作品《医者仁心》所塑造的心脏外科医师钟立行那样的先进典型,在这些仁心仁术的医者典型身上发生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从今日开始,本报将陆续刊出郑州人民医院10位名医名护的感人故事,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一年365天,刘恒亮始终在与时间赛跑,一个个心肌梗死病人从他手中脱险,恢复了健康的心跳;从医30多年,他将“永远不吃病人一顿饭,不收病人一分钱礼,不拿病人一个红包” 奉为铁律,彰显了医者的高风亮节。

究竟是一种什么的精神力量,让刘恒亮如此执著?连日来,记者深入医院采访,挖掘到几则有关他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以期探寻蕴藏于这位医者楷模身上“取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故事之一:“透支”的人生

时间:2006年4月 地点:病房

这天,由于搀扶病人时不慎摔倒崴了脚。一向风风火火的刘恒亮走路变得迟缓、蹒跚,甚至几度倚着墙休息。晚上做手术时,他竟穿着一双明显大了两码的旅游鞋,走路一瘸一拐的。手术结束后,他一下子瘫坐在了地上,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不住地流淌,手术衣都被汗水湿透了,大家这才发现他的右脚已肿得发亮。

同事们连忙送他去拍了片子,结果显示——骨折!骨科医生建议:打石膏,住院两个月。“那怎么行啊!我还怎么工作呀?”他一听就急了。骨科医生无奈,只好给他打上了石膏,并提醒他:“这样处理,可是不好愈合呀……”他却说:“没关系,只要不影响工作就行!”第二天,他就上了手术台,依靠不受伤的左脚踮着支撑身体,可时间一长,身体失去平衡,右脚就会不由自主地落地,引来钻心的疼痛。

就这样,在骨折的两个多月里,刘恒亮坐着轮椅去给病人看病,拖着打石膏的腿为病人手术,几乎没有回过家。

旁白:“医生的时间永远是用来服务病人的。”10多年来,刘恒亮坚守这一信条,始终坚持7点前到医院,未休过一个节假日。他和他的团队率先在河南开通了急诊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曾创下了为心脏停跳17次的高龄老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成功的奇迹;每年接诊600余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9%,介入支架植入成功率100%。

故事之二:“乏味”的人生

时间:2004年11月 地点:护士站

刘恒亮的日子很“乏味”。他没有业余爱好,不串亲访友,更不外出休假。早上7点前,他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每天,他就是从家到医院的“两点一线”的生活,手术不多时,在这段路上散步,就是他唯一的“娱乐”。

为了患者,刘恒亮奉献的不仅是精湛的技术,更有高尚的医德。

一个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后,患者的两个儿子给刘恒亮送来2000元红包。无法拒绝,他把钱交到住院处,记到病人账上。

兄弟俩不甘心,又买了礼品送到刘恒亮家里。他说什么也不开门。儿子该上学了,但他就是不让孩子开门。兄弟俩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只好失望地离开。

老家亲戚来看病,送来自家蒸的馒头,被刘恒亮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同事过来看病,给医护人员买了一包糖,他一颗也不吃。同事们看望他生病的母亲,他竟把东西扔到了门外……

“我们都觉得他太死板,但他说不能开这个头。”护士长张志芳说,在心内科没有一面锦旗,没有一封感谢信。不是没有,是刘恒亮不让收、不让挂。

旁白:“廉洁是医生的本分。如果一个医生乘人之危收受礼物,他的行为绝不亚于一个拦路抢劫的强盗。”这是刘恒亮的回答。他还把医院奖给他的累计近15万元奖金或捐给“希望工程”,或当科研经费。

故事之三:“幸福”的人生

时间:2004年秋 地点:正阳县

一天深夜,急促的电话又响了,不用说,又是救人。但这次病人是在200多公里外的正阳县。二话没说,刘恒亮披衣直奔而去。

医院手术室简陋,没有手术防护服。不手术有充足的理由。“立即手术!”刘恒亮在X射线的直接照射下,小心翼翼地将临时起搏器安全植入患者体内。

“你不怕危险?不怕出现意外?”有人担心地问。“见死不救,那才是负罪深重。”刘恒亮说。

刘恒亮满脑子都是病人。他说:“每当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回来时,是我最幸福的时候。”

旁白:面对选择,刘恒亮每次都选择病人,唯独没有选择自己。民营医院用百万高薪聘请他,他选择拒绝;不少医院邀请他“走穴”,许诺优厚条件,他依然选择拒绝。

点评   

刘恒亮的身上发生了很多医患佳话。有很多找他看过病的老病号多年后还在打听,刘主任身体好吗,千万要提醒刘主任,好好保重身体要紧。这样的关心、信任、期望,建立于医患之间不存在利益关系、共同战胜病魔的勇气、信心和情谊。

这是一位执著于让心肌恢复正常搏动,执著于365天的医者平台的拼搏,执著于保护患者的每一项利益,执著于传播医者的高尚风格,执著于打造心内科仁心仁术的精品团队,愧疚于亲情、友情无法兼顾的心内科主任。这样一位医者,以其高尚高贵的恒心传播了爱心、仁心,点亮了生活的希望。

人物小传

刘恒亮,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市心血管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近年来主持研究的9项科研课题14次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医师奖”、“全国医德标兵”、“河南省优秀医师”、“郑州市遵守职业道德十佳标兵”、“郑州市十大健康卫士”等荣誉。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