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视觉新闻 上一版3
生死线上排爆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生死线上排爆警
认真核对每一枚战争遗留下来的炸弹。
危险的“TNT”炸药成了他们工作中的“亲密战友”。
野外爆破,矿泉水、面包就是他们的午餐。
对爆破点周围进行排查,清除无关人员。
在爆破现场,队员布线放置炸药。
小心谨慎将炮弹装入防爆车。

满是沙砾的巴格达街道上,身穿排爆服的士兵踽踽独行,他的目标就是拆除埋藏在沙砾下的炸弹。这是不久前获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美国影片《拆弹部队》中多次出现的场景。

爆破废旧炮弹所挖的爆坑都有严格的标准。

一个人到七个人的战斗

郑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危爆大队现在有7名队员,他们担负着这种“稍不留神就会付出生命代价”的艰巨任务。建队6年来,他们屡屡与死神交手险中取胜。“在退休时,排爆队员一个都不少是我最大的愿望。”大队长王俊平说。

王俊平从事排爆事业已经20年,2000年以前,危爆大队还没有成立,他一直孤单地从事着这份职业。“排爆一要靠技术,二要靠心理素质,越是危险的时候就越是需要镇静。” 王俊平说。在他的眼中,排爆这样的事情,只能成功不敢失败。 2005年,大队成立后,队里有了新的面孔,靳俊良、刘成俊、白栓兑、程东升、任永刚、丁喜菊,他们成了王大队的得力助手和干将。

将每次险情化险为夷

队员们戏称每次排爆“就好像与死神握了一次手”。话虽说得很轻松,但其中的惊心动魄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到。2006年,新密市某旅社老板报案称,在该旅社318房间发现炸弹。接到任务后,王俊平带领队员们火速赶到现场。“去了以后,现场100米内没人,特别安静,我们甚至能听见闹钟‘滴答滴答’的声音,非常清晰。”王俊平聊起这段经历,仍记忆犹新,经过初步排查,发现是一个自制的爆炸装置,其威力能使方圆50米内的人和物遭受不同程度损伤。王俊平说这是他从业生涯中最危险的一次,整个拆弹过程用了4个多小时。

在排爆队员们身上,经历的危险、经典的案例数不胜数。为了不让家人担心,队员们都不敢告诉家人自己究竟是干啥的,哪怕当天几乎要与死神握手,回到家也是一脸怡然。

“干我们这一行的,不能犯错误,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失误,我们没有任何一次改错的机会,每次都必须完美,这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黄河滩成功排爆

1月13日14时,郑州北郊一处黄河滩上,郑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危爆大队大队长王俊平摁下电钮,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

就在此时,从出发到成功爆破已经过去了5个小时。上午10点到达现场后,民警们进行了细致的分工。12点30分,民警们小心翼翼地从车里卸炸弹,一百多斤的铁疙瘩,卸下来就很费劲儿,还要防止意外发生。13点10分,民警所有销毁的枪支弹药都埋好,然后一层层铺上炸药。外观黑乎乎的像巧克力卷,掰开看像奶油一样的家伙,是威力惊人的硝胺炸药。为了使它们全部灰飞烟灭,“巧克力卷”要分布均匀。

13点50分,弹坑埋好,引线拉好,王俊平做最后检查。14点,让在场的所有人隐蔽好,引爆工作开始倒计时读秒:“10、9、8……”王俊平手起钮落,“蘑菇云”腾空升起,足有200米高,巨响传来,震人耳膜。

确认安全后,民警和记者来到销毁现场。3个直径15米的大坑横在面前,坑底的水都渗了出来,小弹坑变成了大弹坑。

废旧炮弹170枚、子弹7000发、信号弹1000发……这次集中销毁,让这么多可能出现的危险灰飞烟灭。

在郑州,也有一支“拆弹部队”,他们的任务是排除城市里发现的废旧制式炸弹及自制爆炸物。这支“拆弹部队”就是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危爆大队。在许多案件的事发现场,总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在公众面前不能抛头露面;他们,一年365天时刻处于待命状态;他们,在别人撤离危险地带时却要奋勇向前;他们,就是被誉为在钢丝上跳芭蕾的人。1月13日,记者跟随危爆大队一起来到黄河滩边,用镜头记录下了销毁枪支弹药的全过程。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