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宜居健康城 健康郑州人
机关事业单位工人
技能等级考核启动
我市八家商会
产值均达百亿
“十一五” 我市159万村民吃上安全水
春节用工荒
企业巧应对
普通高中贫困生纳入
郑州初步建成
自主创新体系
2010郑州房地产年度人物企业项目评出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宜居健康城 健康郑州人
宜居教育城 发展更有持续力 教育倍增工程
努力让更多的孩子上好学畅通工程 提升郑州承载力

(上接第一版)

宜居健康城 健康郑州人

如果说安居才能乐业,那么宜居方能兴业。基于千万级人口规模新郑州都市核心区的空间框架,我市决定,通过集中郑州大学医学院等优势医疗资源和相关的休闲疗养产业,规划建设“宜居健康城”,以完善西部新城健康休闲功能,带动郑州西部地区的发展,进而提升郑州都市核心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在这个框架下,构建便捷的交通体系、建立市政基础设施支撑保障系统、统筹安排城乡各类用地,引导产业布局,形成产城融合的复合型新城区。

按照蓝图规划,宜居健康城选址定位于西部新城区荥阳组团的南部,郑西客运专线南、陇海路西延长线北、西南绕城高速西,用地规模约15平方公里。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集医疗、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为一体,以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老年医疗康复、养生保健、旅游休闲和医学文化展示为主导功能的复合型新城。

宜居健康城将以深化完善荥阳组团的城区功能、空间结构和公共中心体系为基础,结合“四库一河”等项目,统筹安排荥阳市中心城区南部用地“宜居健康城”的功能结构和用地布局;依托“宜居健康城”的开发,充分利用并提升周边生态环境质量,对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配套完善,辅以居住生活设施配置,带动周边地区更好更快发展。

作为郑州都市区的破题之作,宜居健康城规划建设也已起航——去年12月7日,市规划局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了宜居建康城选址方案,会议原则通过。会议决定成立宜居健康城建设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胡荃任组长,舒庆、刘东、张建慧任副组长,市卫生局、市规划局、荥阳市及其他相关部门组成,目前已上报市政府,并已委托美国科特勒咨询公司研究论证宜居建康城规划。

宜居教育城 发展更有持续力

作为郑州都市区的充分必要条件,围绕建设“宜居郑州”的方针,结合“宜居城市”的理念,市委、市政府着眼拉大城市框架,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对区域的带动作用,盛装规划未来的宜居教育城。位于新郑龙湖镇区,对村庄改造、旧区改造、工业置换、存量土地等进行梳理,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优先安排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

宜居教育城的核心理念是,将郑州市内优质高中资源外迁,同时将土地用做教育配套设施建设以解决市区内九年义务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拟规划建设宜居教育城,以完善周边基础设施,提升整个区域的环境与品质。主要功能是教育,是宜居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是高校和职教,更重要的是高中和初中资源,利用教育园区的优势,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去年12月7日,市规划局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了宜居教育城选址方案,会议原则通过。结合新郑宜居教育城,市规划局已委托市规划院正在编制南部组团总体规划。市教育局已初步拟定中小学校入驻宜居教育城方案。

教育倍增工程

努力让更多的孩子上好学

入学难,难入学,这一“顽症”久未攻克,反呈愈演愈烈之势。而今,随着教育倍增工程的实施,难题不再,好梦可圆。

数字化报告如同“报春鸟”,和煦春风扑面而来。去年,市区新建、改扩建的15所中小学中,目前,已有14所学校正在开工建设或已投入使用,1所已于去年年底开工;新建、改扩建的36所农村中小学已完成34所,另外两所正在进行前期工作。今年,市区中小学建设力度更大,计划新建、改扩建25所中小学校。

1月6日下午,市教育局召开的优质教育倍增工程新闻发布会继续传来好消息:“两年内将由市、区级财政和其他资金共同投资21.54亿元,将69所学校纳入郑州市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上好学’的愿望。”会上公布了郑州市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的第一个详细实施方案。据此,两年内,市区的优质学位将增加45810个。

教育倍增工程,不仅仅是政府工作的重头戏,也是百姓可视可感的民心工程、舒心工程,未来五年,从幼儿园到小学直至中学,都将实现量的扩张与质的“双飞跃”——

学校数量要扩张。五年内,市区教育资源不足地区新建小学104所、初中24所、高中14所,基本实现学校均衡合理布局,确保中小学班额人数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优质学校要扩容。到2012年,市区优质小学招生学位由6900个增至13900个,优质初中招生学位由3600个增至7200个,优质高中招生学位由5000个增至9600个。两年内,现有的优质学校必须扩容,增加招生能力。扩建郑州一中及分校、郑州外国语学校及分校,两年内增加招生学位1000个;扩建郑州二中、郑州十六中、郑州三十一中等3所学校高中部,两年内增加招生学位2000个;扩建郑州外语中学,两年内增加招生学位200个;扩建郑州二中、郑州四十四中等两所学校初中部,两年内增加招生学位300个;市内各区也要对辖区优质小学进行改扩建和内部挖潜,每区不少于两所,两年内,增加优质学位1000个以上。通过初高中分设等方式,给优质学校设立多个校区,扩大容量。优质学校还将托管一部分薄弱学校,这样可以利用相对薄弱学校的校舍资源,让优质学校为其注入优质教育资源。除此之外,市内各区也要对辖区内的优质小学进行扩容。

公办幼儿园比例要提高。5年内,市区新建住宅区配套建设幼儿园的公办比例达到60%;农村新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50所,同时推进街道、农村集体开办幼儿园。为此,将启动学前教育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计划,对符合规定要求的民办幼儿园实行生均公用经费补贴,自2011年起,凡新建的乡镇公办幼儿园且规模符合要求的,市财政按照每班1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和奖励;对市区公办幼儿园每增加一个教学班给予20万元补助。到2015年,全市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公办园比例达到100%。此外,从2011年起,市政府对通过市一级、市示范、省示范幼儿园评估验收的民办幼儿园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和20万元。

兴建学校,重在源头控制。今后,建校要先看“控制规划”。以每两万人建1所36班初中、每1万人建1所24班小学、每5000人建1所6班幼儿园的标准足额配套建设教育设施。5年内,在市区教育资源不足地区,新增小学学位11万个、初中学位4万个、高中学位2.5万个。在编制和审批新区开发、住宅小区建设和城市旧区改造等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时,要严格按照《学校建设条例》规定的市区中小学幼儿园设置标准和“控规”中“橙线”管理的规定,配套预留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用地。

公共财政大幅向教育领域倾斜。从2011年起,市财政对市区的区建初中、小学、幼儿园,每增加一个教学班分别给予60万元、30万元和20万元的补助。今后市政府还将根据市本级财政收支状况,不断提高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奖励补助标准。  

教育倍增无疑是一项德政工程。触摸这组欣喜、欢快的数字,千千万万的家长乃至“准家长”和孩子们怎会不灿烂花开,舒心放心呢!

畅通工程 提升郑州承载力

今年,畅通郑州,将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攻方向。随着又一批断头路打通、立交桥建设、出入市口等工程上马,郑州的城市“血脉”进一步舒展扩张,走在畅通的郑州大道上,市民心情更舒畅!

据了解,今年市政府投资交通项目共73个,其中包括16个新增环城高速出入市口立交,新增环城高速出入口项目中未连通高速公路的城市道路项目,计划投资126亿元。我们不妨憧憬一下重大项目展示的美好愿景——

新增16个城市出入口,大大增强郑州的“吞吐量”。在现有10个出口的基础上拟再规划建设16个,共计26个。今年将会有部分项目完工,到2012年将真正发挥整体集散作用。而在“十二五”期间,郑州市建成投入使用的高速出入口互通立交将增至30个。届时,市区快速路与外围高速公路将有效衔接,真正实现主城内15分钟上快速路、快速路15分钟出城上高速路的30分钟市区交通圈目标。

其实,新建的出入市口已于去年年底举行了奠基礼,去年12月15日,郑州南大门的中州大道与郑州——新郑快速通道互通式立交正式开工,这个立交的修建,将使郑州市南部卫星城镇与中心城区的快速连接更加便捷,预计2012年上半年建成通车,郑新快速路和立交建成后,将对改善南出入市口通行条件,加快郑州城区与新郑、许昌融合有重要意义,还将方便海内外华人拜祖寻根、推进航空港区发展,届时,进出南大门,拥堵变通途。

新建22座人行天桥(地道),市民过街“空中游”:根据畅通郑州交通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要求,市城市管理局统一组织市区内人行过街天桥、过街隧道等步行系统建设工作,共确定22座人行天桥(地道)项目。根据天桥建设项目情况,文化路俭学街北侧天桥等10座天桥已进入开工建设和进场施工阶段,其他12座也在进行相关设计等前期准备。

已开工的6座人行过街天桥分别是文化路俭学街北侧天桥、西三环黎明路天桥、经三路晨旭路路口天桥、中州大道京水湾天桥、中州大道滨河路天桥和中州大道腾飞路天桥。此外,中州大道金牛路天桥、中州大道杓袁村天桥、中州大道花园口天桥和城东路三十九中门前天桥等4座人行天桥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已确定,近期组织进场施工。

根据22座人行天桥(地道)项目计划,其余12座人行天桥(地道)正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修订和完善,做前期准备工作。分别是:京广路康复后街天桥、京广路康复前街天桥、京广路保全街天桥、京广路永安街天桥、京广路赵庄街天桥、花园路国泰路口天桥、建设路工农路天桥、金水东路商贸路地道、承建的中州大道青年路地道、中州大道森林公园地道、东风路天裕小区天桥和金水路玉凤路地道。

打通百条“断头路”,市民出行更便捷。年终盘点表明,我市去年初确定的20条断头路打通工程目前已经全部开工,其中汝河路、丰乐路等18条道路已完工。去年年底前拟开工的26条断头路打通工程目前已有14条进场,其余12条逐渐开工。

主线通畅,支线活络。2011年将计划开工24条支线路打通工程,其中金水区8条、二七区3条、管城区7条、中原区3条、高新区3条,计划2011年全部完工;在此基础上,2011年,还将再开工30条断头路打通工程。最终实现郑州市委、市政府两年内打通100条“断头路”,最大限度方便市民出行的夙愿。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