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就该“冷”一点
“冬至”那天,去朋友家做客,一进门竟有一股热浪袭来,脱口道:“这屋子好热呀!”朋友却说:“没有啊,我才定到26℃呢!”我实在受不了,只好找个借口匆匆告退。其实那天中原的气温已高达19℃。无独有偶,前天去天津办事,家人要我带上厚厚的大衣,但津门也不冷,厚厚的大衣变成了累赘。更可气者,所乘的空调列车闷热无比又密不透风,一上车便大汗淋漓,简直是“活受罪”。看车厢里的温度计,竟高达摄氏29℃!问列车员能否调低一些,她摇头说:“这是全封闭空调车厢,没法变的!”
我以为,风花雪月、酷暑寒冬乃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赏赐,冬天就该有冬天的样子,就该冷一点,何况如今整个地球都在连年闹“暖冬”!因为有空调或暖气,就死劲猛开,全不管气温高低,这样既拉大室内外温差、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记得去年11月15日“供暖”首日,明明温暖如春,热力公司却大送暖气,一些媒体也推波助澜大唱颂歌,仿佛暖气是全体市民的“救命恩人”,令人哭笑不得,这与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实在格格不入了。
我们从小就听惯“温室难养千里马”的道理,如今人们缘何自愿当起“温室里的花草”?明明连年“暖冬”,依然大送暖气,似乎一离供热就活不下去;一到夏天,则不管天阴天晴气温高低,多数办公室、酒店和寓所的空调总是呼呼作响,有些地方几乎成了“冬宫”,与室外简直霄壤两重天。岂不知这既浪费能源、加速了“热岛效应”,又使“空调病”患者成倍增长,可谓于公于私均大大不利,何苦来哉?
不禁想起大作家余秋雨的“冷暖观”来。上海不属“供热”地区,但冬日海风一吹或逢雨雪天气,也奇冷无比,洗脸毛巾都会变成“冰棍”。但余先生却不用电器取暖,除非来了客人才开暖气;炎夏时节哪怕再热,人家也不开冷气,一边大把擦汗,一边奋笔疾书。余教授说:“这叫天人合一,十冬腊月,就要享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冷;炎热夏天就该出点汗,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热。”此言看似“另类”,其实大有道理,“天人合一”用在这里,真是将深奥的古代哲学“联系现实”返璞归真了!
生活在快节奏的E时代的现代人,无不感到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回归自然”成为人们的共同心愿。想“回归自然”,就该多一点淡定宁静、少一点物欲攀比,包括亲近和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冬雪夏阳阴晴冷暖。天天泡在空调房里,难免会变成弱不禁风的“温室里的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