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恶劣天气南北夹击考验农业
限制公务车征收拥堵费
渝希尔顿大亨涉黑案开庭
龙门千年泉水即将复流
广东幼教公办引质疑
上接第一版②
上接第一版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恶劣天气南北夹击考验农业
农业生产面临灾害挑战抗灾战役全面打响干旱成了一种“常态”

新年伊始,接踵而至的暴雪和冻雨将我国西南化为银装素裹的世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此时此刻,千里之外的华北、黄淮等粮食主产区正陷入干旱缺水的局面。

异常天气引发的冰火两重天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农业生产敲响警钟:如何采取得力措施实现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已经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一场抗灾保丰收的战役正在打响。

南方多地“千里冰封”

江西永修县虬津镇麻塘村一位村民在抢收蔬菜。

在山东菏泽市牡丹区,麦田因大旱龟裂。

异常气候考验中国

近日,贵州再次遭遇雨雪冰冻灾害,不少路面都结上了一层冰。截至目前,今年以来我国南方降水日数普遍在8~10天,其中贵州西部、重庆西部、湖南东南部等地有10~12天。

就在南方白雪皑皑之际,北方的初雪已经“迟到”了很久。

在河南省杞县阳堌镇西铁岗村,自打麦播以来已连续100多天没下过一滴雨水。成片的麦田泛着枯黄。

在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六省区,去年10月以来的平均降水量仅40.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3%,降水减少使得这些粮食主产区冬小麦缺水严重,人畜饮水困难突出。

“这是1961年以来的历史同期第二少局面,是气候异常在作祟。”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张培群解释说。

农业生产面临灾害挑战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6039万亩,其中重旱898万亩。

发生在粮食主产区的干旱如果波及冬小麦生长,将为全国农业生产带来不可逆的影响。

历史经验证明,一旦粮食大幅减产和投资需求膨胀“双碰头”,我国经济运行就会出现“波澜”。

有专家认为,在目前国内粮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当前的旱情和雨雪天气将增强市场对小麦等主要农产品看涨的预期。

柴油价格上涨,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长等实际问题将给抗旱带来很大挑战。农业部小麦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振文说。

在河南,捉摸不透的旱情正成为这个农业大省全力应对的头等大事。“如果过年后气温回升到日均3摄氏度以上,可以利用返乡的劳力进行耕种,否则真是够呛。”河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处长汤其林如是说。

抗灾战役全面打响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全体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华北、黄淮等地区的旱情发展情况,做好抗旱的各项工作,确保冬小麦安全越冬。采取有力措施抗击南方部分地区雨雪冰冻灾害,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农业部制定抗旱的技术路线和应对措施,并派出20个工作组,分赴主产区调查灾情。

水利部要求,各地对可能发生供水短缺的城镇、农村进行摸底排查,加大抗旱投入力度,开展抗旱物资的储备工作,切实提高抗旱水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河南已投入抗旱资金2.6亿元,抗旱设备万台套。

山东开工建设一批抗旱应急水利工程,预计新增灌溉面积690万亩。

在河北,在安徽,类似的场景随处可见。

在贵州,在湖南,在重庆,抢收成熟待收蔬菜,及时清除积雪,成为各地的攻坚战。

干旱成了一种“常态”

“我种了一辈子地,近十年是越来越旱。”60岁的黑龙江省肇东市东升村农民于林堂认为,和过去的风调雨顺不同,现如今,干旱反倒成了一种“常态”。

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1000亿斤左右。

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今天,建立长效防灾减灾政策体系,有益于维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

“这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事情。我们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现有至少一半以上的耕地能够旱涝保收。当灾害来临时,不至于束手无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

文图均为新华社发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