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新郑教育 上一版3
成功=99%的努力+1%的灵感
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因为专注而专业
因为专业而卓越
救助贫困生
新郑在行动
图片新闻
永不言弃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新郑市教育工作亮点纷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均衡教育 特色教育 和谐教育
新郑市教育工作亮点纷呈

本报记者 赵杰 高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新郑市牢牢把握“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资源配置,采取了一系列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进一步发展均衡教育特色格局

“让每一位学生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是新郑市教育发展的总目标。2010年以来,新郑市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措施,使城乡间、乡际间、校际间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年来,全市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本普及了学前教育。全市职业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各乡镇、街道成人学校按照新郑市委市政府总体方针,针对市场需求,结合培训意向,预测设定了果树栽培、大田种植、畜牧养殖、务工培训等专业培训,使培训与市场需求贴近。新郑市2010年共进行农村劳动力培训44950人,实用人才技术培训24580人,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培训1080人,工作成绩显著。

教育改革彰显活力

新郑一中的文化立校,一中分校的激情校园,龙王乡的“书香校园”,新华路小学的版画教学,外国语小学的外语教学……这些特色项目均为新郑市的特色学校建设增添了亮点,为教育事业的内涵式发展注入了丰富的内容。

全市各学校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项目,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创建特色学校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积极实施特色兴校战略,打造优秀的教育品牌,有效提升了该市的教育水平和整体实力,开创了新郑教育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同时,“给初中分配名额,为高中均分生源”的中招制度改革、干部能上能下的任用制度和教师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人事制度改革,为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加强队伍建设,稳步提高师资水平

新郑市把师德建设作为“强体固本”的基础性工程,以“三查三评”活动为抓手,以加强教育、搞好活动、强化监督、严厉查处等方式方法,开展各项师德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名家讲座、外出考察、挂职锻炼、学科培训、学科测试等活动,组织全市各学校负责人和教师参与各种类型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水平,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构建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规范管理,强力构建和谐教育

近年来,新郑市高度重视校安工程,规划科学、程序严谨、管理规范,正分批分步实施校安工程,确保校舍、校址安全。同时,新郑市加大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开展“百场法制报告会进校园”活动,并扎实开展德育工作,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法律意识。同时,对全市各学校在课程开设、作息时间、课业负担、学生评价及考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范和治理。

2010年,全市新建了4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免除了高中段三年级学生学费。2011年将再接再厉,让所有孩子能够接受十二年的免费教育,免除新郑籍普通高中学生学费,健全完善贫困生救助政策,不让学生因家庭贫困失学,免费为中小学生体检,实现每个乡镇都有公办幼儿园。

忆往昔,“十一五”期间新郑市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市)”、“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市)”、“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国家、省、市荣誉200余项。2010年,新郑市高考成绩连续第19年位居郑州市郊县市第一,又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少儿小版画作品展,荣获宋庆龄基金会“生命彩虹奖”。

谋未来,新郑市将大力发展幼儿教育,继续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全力支持高校发展,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完善扶贫助学体系,保障困难家庭学生有学上;加快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郑市将继续以深化教育教学和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以新一轮布局调整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稳步推进校安工程实施和不断增强人民体质为重点,遵循教育规律,坚持领导引领,实现教育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不断开创教育体育工作新局面。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