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王蒙的红楼梦》
兔年话童话
1914年:《中等国文典》
清晰梦境
中原行
28
2
进家后做的第一件事
春暖长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2

答:这足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之大。孔子算起来已经有两千多岁了,还在发挥余热,可谓功在千秋。这不很好吗?

几年前,美国前总统布什来访华,到北京清华大学演讲时,问中国学生:“你们的校训是什么?”中国学生立刻回答:“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布什又问:“你们知道这句话出自哪本书吗?”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布什说:“它出自于中国的《易经》一书,这本书在我们美国很畅销。”

你看人家外国领导人对我们中国的古文化多么崇拜。有些国家还组织专家专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以对他们国家的人民起到精神影响的作用。我们更不能丢失老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觉得中华民族的强大从精神层面上讲,应当学习继承古代文化,这也是强国之道的重要内容。

问:除了“孔子出国是软实力”的说法,现在西方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国内缺乏文化软实力。这不是矛盾吗?

答: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一方面中国对外显示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实力。另一方面,国外的文化观念也渗透到我们的精神生活中,导致我们自己缺乏文化软实力。

问:现在国内已经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各地也兴起古文化复兴之风,祭祖拜祖的风气很流行。像山东曲阜的春季祭孔仪式、陕西黄帝陵祭祖大典、郑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等。而且这些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对这些活动的开展,你有什么看法?

答:我周围有些老百姓对这些活动确实有意见,包括政府的工作人员。认为花钱太多,动用人力也多,说还不如用这些钱去建学校、去补助下岗工人。

起初,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可是平心静气地想想,搞这些活动,有比没有要好。因为现在社会道德风气不好,信仰出现危机。人们心浮气躁,读书太少,因此古文化的学 习和继承就显得更加重要。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总是可以推动传统文化的学习,弘扬中国灿烂的古文化,可以了解古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对现代人也是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一种途径。

不过,现在这类活动一旦搞起来,往往刹不住车。矫枉常常过正,过犹不及。《论语》中有一句关于丧葬礼仪的话,原话是“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意思是讲在办葬礼时,不必太看重形式,而要重视内心感情哀伤的程度和思想的净化,注重“心丧”、“心伤”和“心斋”,去除心灵深处的污垢。至于仪式的内容,可以简化。

问:就是说心祭比礼祭重要吗?

答:对。所以,我认为对中国古文化的学习和继承不能走形式。祭祖拜祖这些仪式和活动要掌握适度和分寸,不要动不动就是大规模、大范围。以为人数越多越好,甚至还创造什么吉尼斯世界纪录,把活动的宗旨都搞成娱乐性质、形式化或者商业化的东西了,充满了竞争的意识,甚至还有一种大跃进的味道,这样就失去了原有祭祀拜祖的真正意义。

问:那依你之见,应当怎么改进?

答:我倒觉得,以后这类活动可以走向民间,从“官祭”变为“民祭”,从“官拜”变为“民拜”。政府倡导推广,百姓响应参与,并且坚持和深入下去,慢慢地形成一种习惯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并感染和影响每个人。这样,老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宣传活动,在老百姓的心中就会传承蔓延、生根开花。最终,达到“文华流风久成俗”的目的。

问:我在《南方周末》上读到国家某部委领导说的一句话,“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国际社会得到尊重,不仅在于‘有钱有势’,还要有‘文化魅力’。”当代作家王蒙也说,“我们决不能抛弃中华民族传统。因为抛弃了,民族和国家就会没有了灵魂,没有了历史,没有了自己的身份。”对于此话,你赞同吗?

答:当然赞同。中国要在世界上成为经济、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有影响力的大国,就要提升文化,就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回我们的自尊和自信,找回我们的道德精神信仰,找回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认为,真正能够让国家强大的是我们老祖先留下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念,这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