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杜诗补缺字
《气场》
多姿多彩的台湾春节
民国时期的四首国歌
连 载
野兔记
白头红叶
天下奇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多姿多彩的台湾春节

多姿多彩的台湾春节

腊月三十日是除夕,台湾统称“过年日”,也叫“二九暝”、“三十暝”,主要以当年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别。“暝”是岁暮的意思。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厅堂神龛前供上牲体,祭神祭祖。还要准备甜橘、柑果(年糕)、“春饭”、“压岁钱”等。“春饭”就是盛得尖尖的一碗米饭上插上春字剪纸——“春仔花”或“饭春饭”。台湾话“春”的谐音“剩”,用意是“岁岁有余粮,年年食不尽”。此外,还在大门后两侧,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取又长又甜,蔗杆扎着红纸条,俗语甘蔗闩门,寓意甜蜜盈溢家门,以“坚定家运吉利”之意。

到了晚上,一家大小欢聚一起举行“辞年”仪式,人人焚香祝福,以示与旧年辞别。由于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祭祖,因此显得特别隆重。多由长辈操办,把请来的神像与祖先牌位并列,也有用红纸写上“西方佛祖”,或“供奉ⅹ氏门宗祖先神位”。供桌上摆牲礼(鸡、鸭、鱼肉)、花、果和一碗“春饭”。台湾除夕之夜的“寻根念祖”气氛相当浓烈。

辞岁后,全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吃年夜饭,在台湾人眼中,工作再忙,年夜饭是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吃的。台湾俗语,“年夜没返没某(妻),清明没返没祖”,说的便是年夜合家团聚的意义。年夜饭也叫围炉宴、团圆饭。饭桌上往往要准备火锅,取全家围炉团圆之意。有的还在桌子下安放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子上都用红纸写着“春”字或“福”字贴上。当炉火生燃了,长辈们把预先包好的红纸钱包,围绕着炉边一包一包地摆在那里。围炉时要说吉利话,譬如说“吃红枣,年年好!”“吃年饭,年年赚!”等等。有的在炉边放一些制钱,以示温暖如春;如家中有人外出赶不回来,则要留一空位,把那人的旧衣服放在座位上,桌子上摆一份碗筷,以表家里的人对游子的眷恋之情。开始吃饭时,不分年龄大小,对桌子上的每样菜无论是否喜欢都得尝一口。平时滴酒不沾者,此时也得开戒,象征性地喝一口,以讨吉利。桌子上的菜,很有意思,一般都有象征意义:鱼丸、虾丸、肉丸,寓状元、会元、解元“三元及第”之意,因闽南语“丸”与“元”谐音;萝卜,台湾和闽南一样叫“菜头”,意为“好彩头”,有吉兆之利,能发财。鸡,台湾语谐音“家”,即“食鸡起家”,可大振家声。一些油炸物,因为经过油煎火炸,以示“家运兴旺”。韭菜的韭,和台湾话“久”谐音,寓意年寿“久久长长”。蚶(一种海产贝类),台湾话解作“胖”吃蚶,取意“发财发福”,象征金银。有的还吃汤圆,意为美满团圆,年糕,意为年高益寿。无论桌子上有多少菜,一定要有芥菜,也叫“长年菜”。这种菜长,象征命长。有的人家在煮芥菜时,还特意把长长的粉丝加进一些,说这样绵绵不断,吃了长生不老。所有的菜都不要用刀切碎,洗净后连根煮熟,吃时也不嚼断,而是从头到尾,慢慢地吃进肚里,以祝父母和长辈长寿。女人们这时显得最为高兴,因为平时吃饭,多半是男人先吃,女人后吃,这天终于有机会全家同桌吃饭了,热热闹闹,十分欢乐。但吃鸡鸭鱼肉时都得留下头和尾,以示有头有尾。

近年,许多台湾人喜欢在酒店里享用年夜饭,这些年夜饭的菜式非常讲究,每个菜都有吉祥别致的名字,比如“龙马精神”的西芹龙虾,“九代同堂”的鱼翅跳墙,“年年有余”的清蒸石斑鱼,“水晶金元宝”的饺子,还有桂圆莲子银耳汤取名“鸿运连年”,花椰菜里裹虾泥取名“春来花开”等。

年夜饭过后,全家团聚,尽情游耍,进行“守岁”,也叫“辞岁”、“长寿夜”。全家围坐火炉边,共话家常,由老一辈的人讲述祖先在大陆上的生活、风俗习惯,以及先人来台湾的经过和他们的创业精神,进行饮水思源的教育。讲古比今直到深夜十二点,这是一更分两夜、一夜分两年的时刻,大家兴高采烈地燃放鞭炮辞岁,吃年糕等甜食;也有吃糉子的,含有挣到钱的意思。传说越睡晚觉越有福气,这是为父母长辈添寿。

依台湾习俗,欠债不欠过年,讨债要到除夕夜为止。于是台湾不少寺庙,为过年仍无法还债的人想出了一个富有浓郁人情味的节目——演“避债戏”。凡是过年无法还债的人,就很早偷偷地跑去看“戏”。讨债或收账的人如果硬闯到“避债戏”台下找人要钱,就会引起公愤而遭群打,讨个没趣。这台戏从除夕夜一直演到初一早晨,通夜不停。所以这些躲债的“看戏者”,都可以安度春节。通宵演出的避债戏,成了躲债人的护身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