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2011郑州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0年:
克难攻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转变职能
  提高政府执行力
2010年:
克难攻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提高政府推动力  提高政府凝聚力

2010年:

克难攻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2010年,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团结拼搏,克难攻坚,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统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00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完成643亿元,增长23.2%。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600亿元,增长18%;实现利税1009亿元,增长2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57亿元,增长20.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8亿元,增长19%。市属及以下企业出口总额达到33.1亿美元,增长6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97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25元,增长13.6%。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开工转型升级项目86个,竣工98个,完成投资457.5亿元。富士康、宇通、海马等企业的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7家。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我市被确定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新加坡国际物流园被正式确定为国家层面战略合作项目,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开工建设。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郑煤机等4家企业成功上市,全市上市公司达到30家。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等100余场展会。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510亿元。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8年实现增产。新建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新增4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400亿元。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成为中部地区第一个综合保税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园区一期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亿美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721亿元。成功引进富士康项目,在洽谈、签约等方面创造了“郑州速度”。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

产业实现集聚发展。38个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投入达到172亿元,全市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集聚区达到18个。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特色商业街建设等工作推进力度。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实施企业自主研发项目145项,郑煤机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等14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批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高新区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创新型园区。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称号。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郑州新区规划建设快速推进。郑汴新区总体规划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综合交通等30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顺利完成。推进龙湖地区等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中心城区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力推进“畅通郑州”工程,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除东明路站外的所有站点全部开工,2号线开工建设。科学大道—西三环立交等工程相继竣工通车。完成雨污水改造工程33项,完成背街小巷道路改造106条。新购公交车661辆,公交线路达到225条。王新庄等污水处理厂实现不间断达标运行。新建垃圾中转站26座、改造28座,敷设供水管道47公里,新建、改建市区燃气管网121.6公里,新建供热管网35公里。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强化。郑西客专投入运营,石武客专等工程顺利推进,郑州至焦作、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相继开工建设,黄河公铁两用桥公路桥和花园口互通式立交新建工程主线建成通车。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87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8.58万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78公里,解决了农村5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127个新农村建设项目。建成500个农村文化大院、299个农家书屋。

●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实现新突破

新增城镇就业13.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2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50元,参合率达到98%。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加148元。经济适用房新开工166万平方米,竣工11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5.4万平方米,竣工5.7万平方米。市区新建、改扩建15所中小学校全部开工。在全省率先实现郑州户籍中职生免费教育。郑州师专升格为郑州师范学院,郑州幼师新校区开工建设。新建27个片医负责制单位,服务居民达280万人。郑州图书馆新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新建、改建10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举办了庚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和第八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我市被确定为全国人口和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全国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推进平安郑州建设,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我市成为全国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之一。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提升

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坚持依法治市。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大力开展国防教育,积极做好“双拥”工作。驻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外事、侨务、对台工作不断加强,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圆满完成四川江油四镇灾后援建工作。

今年十大工作任务

●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 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以现代化大都市的战略思维和发展理念,高标准做好郑州都市区空间战略规划、建设规划和交通专项规划,制定新增组团的总体规划,编制宜居教育城、宜居健康城等宜居组团规划。加快中心城区和郑州新区发展,加大三环至四环以及四环至黄河南岸、郑州新区、西南绕城高速区域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延伸发展;推动新郑、荥阳、新密、上街、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组团的开发建设,推进融合发展;加快巩义、登封等外围组团建设,实施向心发展。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乡,壮大都市区各组团经济规模。着力推进重点镇向小城市方向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并点,实现人口向城镇和农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集聚区集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推进郑州新区发展 构建复合型新城区

进一步完善专项规划,实现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加快航空港和高速铁路两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郑汴物流通道、万洪公路等道路工程建设,推进重大产业集聚区周边道路和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郑州引黄灌溉龙湖蓄水工程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抓好航空港区、龙湖地区、国际物流园区、高校和职教园区、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和绿博园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推动新区整体发展。全力推进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建设同时,积极引进新的合作项目,形成富士康项目的产业集群。加快东风日产、郑州日产、海马、宇通等整车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和新能源汽车研发基地建设。建设好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三大海关特殊监管区。依托郑东新区CBD、CBD副中心,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会展业、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

●加强经济运行调控调节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落实商贸城建设总体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出台加快现代化商贸城发展的意见。继续实施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刺激消费政策。制定蔬菜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加快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社区便利店建设,推进蔬菜店、早餐店进社区。培育文化、教育、养老、医疗保健等消费热点,完善家政服务体系,争取成为国家家政服务体系试点城市。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金融服务等领域。支持郑州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争取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加大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保障力度,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手续办理、土地审批、融资等难题。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强化市场监管。综合运用调控手段,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努力把价格总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 

● 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完善产业政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战略支撑产业。重点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物流商贸、文化创意旅游和电子信息四大战略支撑产业。加快宇通2万辆客车产能提升、海马第三工厂、东风日产年产60万辆轿车等项目建设;推动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郑州项目、新加坡国际物流园项目尽快落地;推进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富士康郑州科技园等信息产业项目建设。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步伐,积极争取国家级云计算中心落户郑州,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新跨越。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实施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物联网等重大科技专项,努力建成一批标志性科技工程。推进海马新能源汽车、中航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郑州日产年产5万辆电动汽车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做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和“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围绕铝及铝制品、食品和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煤电铝一体化,开发铝加工高端产品;提升食品工业制作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发展高档面料,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提升服装产业层次。着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金融机构入驻我市,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和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展。以郑州商品交易所为龙头做大做强期货经营机构。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实施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加快产学研结合及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专利授权量突破6000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 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

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项目调结构,以项目促增量。继续配合国家、省加快石武客专、郑徐客专、郑州机场二期以及机场至许昌、机场至登封、机场至洛阳城际铁路等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推进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作、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项目建设,配合做好郑渝铁路前期工作,配合省加快连霍高速、焦桐高速、郑民高速郑州段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机场至少林寺高速公路。完成国道107郑州段改建等快速路项目,加快推进郑新快速通道、航海路至郑少高速连接线等快速路项目。加快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站等项目建设。加快基础产业发展。推进新密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河南华辕年产240万吨李粮店煤矿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海马郑州年产15万台节能高效发动机、格力电器郑州产业园一期等25个亿元以上项目如期竣工达产。加快产业集聚区服务平台建设,加大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力度。

●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引导农村信用社、县域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保护和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实施近郊蔬菜、花卉、水产等发展规划。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新建、改建标准化菜田2万亩。抓好中牟现代农业示范区起步区和中国红枣综合产业园等农业特色区建设。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等项目建设。新修、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继续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全面完成第二批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帮助1万人实现脱贫。

●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加快中心城区保护改造步伐,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认真落实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尽快完成郑州航空城空间战略规划及城市设计。继续实施“畅通郑州”工程,力争1号线全线贯通,升级改造10个出入市口,推动郑开大道与京港澳高速、花园路与连霍高速等互通式立交建设,力争京沙快速通道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开建陇海路、农业路高架快速路,修通城市支线路网26条。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万个以上。继续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新购置公交车500辆,新开通公交线路20条,优化线路50条。主汛期前确保完成37处积水点改造任务。集中力量整治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加强市政工程的施工组织和管理。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深入推进改革 继续扩大开放

积极稳妥地推进国企改革发展,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支持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着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规范投融资平台建设,做好36家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工作。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水利投融资体制、县级供销社体制改革。推进县(市)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

继续实施开放带动和大招商战略,巩固驻地招商成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提升招商质量和层次,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工作,积极申报全国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城市。培育外经龙头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持续推进节能减排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

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对高耗能行业实施综合改造。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推进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实施20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完成东风渠上游、潮河上游、贾鲁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常(庄)西(流)湖生态公园建设。市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新植乔木50万株。新造林19万亩,抚育改造中幼林10万亩。加快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黄河湿地公园建设。巩固和提升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成果,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市区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85%以上。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以办好省、市确定的“十大实事”为重点,大力加强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建设。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加强就业服务与技能培训,推动全民创业。继续扩大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5所、幼儿园97所,在全市农村中小学校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支持郑州幼师升专工作。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实施优质医疗资源倍增工程,新建、改扩建市二院、市三院等6所医院,新增片医负责制单位6个。对城乡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和农村五保对象实施大病救助。以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为重点,编制保障性住房发展规划。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6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7万平方米。加快郑州图书馆新馆等重点工程建设。做好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支持少林功夫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商城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加强网吧、音像、图书等文化市场的管理。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妇女儿童保护工作,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大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重点行业的安全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有效防范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转变职能

提高政府执行力 

正确履行经济调节职能,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市场监管职能,强化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特别是把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等作为监管重点;更加注重社会管理职能,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更加注重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财政政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依法行政 

提高政府公信力 

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规范行政执法,建立健全行政决策制度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部位、特殊岗位的监督管理,开展违法转包工程、违法建设、违法经营等专项治理活动。重视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确保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利得到充分行使。

●转变作风 

提高政府推动力 

简化办事程序,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提高工作效率。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带头厉行节约,勤俭办事,降低行政成本。弘扬调查研究之风,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政府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民意。健全公务员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深入开展人民满意公务员创建活动。

●务实为民 

提高政府凝聚力 

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住房等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评判各项工作的最终标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陈思 汪辉 王红 党贺喜 张乔普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