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雪落唐诗炽如火
《小和尚的白粥馆:写给大忙人的快乐佛法书》
“七体”文章
连 载
兰沟的月亮
雪域雄姿
丰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雪落唐诗炽如火

雪落唐诗炽如火

雪落大地,肃杀万里,那该是怎样凛冽的寒意?而此刻望去,那皑皑雪色是原驰蜡象起伏跌宕,那天上地下是鸟影不见滴泉成冰。但是,就在这个飘着大雪的傍晚,我却捧着一团火。这火,就在我的唐诗里燃烧,就在我的灵魂的深处燃烧,我情不自禁在稿纸上写下了一行字:雪落唐诗炽如火!

这火一样的雪,把我烧灼得热血沸腾而激情昂扬,也让我浮想联翩遐思飞翔。“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匈奴的首领单于,要在这大雪之夜里逃跑了,我军将士策马扬刀,乘胜追击杀声震天,他们发誓要把单于歼灭在茫茫雪野,以保卫边疆告慰生灵。这是怎样的血性,又是怎样的无惧和英勇?而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更是异曲同工,而别有阔意和大境。在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之中,大唐将士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扬剑跃马,驰骋疆场,那又是怎样的铁骨英姿,怎样的气势如虹,怎能不让我吟之心潮起伏,唱之情如江涛,怎能不让我灵魂飞越千年扑进诗人的情怀,共拥那照亮夜空的猎猎光芒。

喜欢唐诗里的雪,这雪总是飘在边关,飘在军营,飘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而闪耀着战火的光彩,民族的光彩。这雪,如同大唐将士的灵魂,向天长啸,也向野长舞,更如同漫天飞射的箭矢,飞射着报效国家的坚贞和忠诚,让我感慨万端,让我心醉神动,让我想回到那个朝代去佩剑挽弓纵横疆场,去领略大唐那俯瞰大地气魄、威震四方的豪迈。

时常地,我会品味这雪。品味它的灵动,品味它的神圣,品味它的火热,还有它的冷峻和骄傲,凝重和狂放。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岑参)我时常会想,这战火硝烟,这疆场搏杀,这铺天盖地的大雪,为什么会在唐代诗人的笔下迸发出如此轰轰烈烈的激情?即使这天寒地冻风如刀锋,即使这滴水成冰泉凝无声,这雪也如同燎原之火,炙烤着天空和大地,炙烤着我们民族的历史和记忆。我相信这和他们人生的凌云志向相吻,我相信这和他们的理想追求相合,因为他们之中不乏叱咤疆场的勇士,更不乏“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边关五十州”的雄心和壮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雪边关方显赤诚如火。这诗作一旦出自英雄那剑戟一样的笔锋,就有了一腔炽热的豪情,就有了永恒不熄的赤灼,就有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熊熊燃烧的精神,就有了我们民族极目世界的高度!

在我心里,我以为这诗就是淬火而成的刀枪和剑戟,那一道道耀眼的闪光,就是诗人如火的目光,如火的思想,如火的生命。“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王维《陇西行》)想那陇西之地惨遭铁蹄,却又是风雪狂舞烽火难燃危情难递,这是何等地紧急。而此时,一骑报信的火龙驹疾驰而来,蹄踏冰雪,声啸长野,飞如电光……掩卷闭目,我仿佛看到诗人向我飞奔而来,他的目光,他的神色,他的发梢,他的衣角,他的整个身躯都在燃烧,连那铺天盖地的大雪,也成了飘舞的火焰,这就是诗人的真诚和铁血,这就是大唐的风骨和豪勇!

雪落唐诗炽如火,这火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无敌天下的气概。虽经千年,依然在熊熊地燃烧,依然在照耀着这个冬夜,让我领略大唐的风神,大唐的声威,大唐那剑指天下的雄魂,也震撼着我的心灵和生命——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