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科技人员包村
指导抗旱春管
省政府督导组
莅郑督导抗旱
我市15个农技推广
区域中心站已投用
小窗口大文章:赵华
龙舞元宵
不有效制止违法建设甘愿被问责
宇通领军客车业频创纪录
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评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小窗口大文章:赵华

本报记者 汪 辉 通讯员 宋连英 安 华 文/图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的缩影。郑州人民医院的门诊,在广大患者心目中宛如一扇美丽的窗口:一群年轻美丽的姑娘,头戴挺括的燕尾帽,像欢快的小燕子从那里飞出,徐徐展开一幅幅温馨的画卷……而这群美丽天使的“掌门人”,却是个七尺男儿。他,就是郑州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赵华。

在医院门诊这个“风口浪尖”的矛盾集合点上,虽被醉汉打过,被医闹咬过,屡遭谩骂侮辱、恐吓威胁,但他始终充满激情,总是第一时间冲在一线,甘当医生的“挡箭牌”、病人的“灭火器”、医院的“防火墙”,破解了一个个头疼的问题,在小小的门诊窗口做出了大文章,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交口称赞。

“医者仁心,

老实做人,

踏实做工。”

——赵 华

点评   

医患关系向来是公共医疗服务中的一个敏感地带。患者不辞辛苦排队就医,只为得到护士、医生的一句暖心话、一个希望,而由于种种原因,医务人员的服务往往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医者父母心”。赵华始终从患者的角度换位思考,不计较骂名,不畏惧威胁,用自己的笑容、真诚的服务化解矛盾,让患者高兴、医生高兴、医院高兴,自己也就过得很开心。

人物小传

赵华,郑州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门诊支部书记、副主任医师,擅长医学影像诊断与技术以及门诊管理。

故事之一:医生的“挡箭牌”

时间:2007年春

地点:消化科门诊

付真烈,郑州人民医院消化科老主任,70多岁高龄,医院返聘老专家。

2007年春天,突然发生的极不和谐的一幕,让这位行医一辈子的老专家痛心不已。

“老不死,我看你就不顺眼……”那天中午下班前,看完病号,老专家正准备走,突然闯进三个人,其中一个醉酒的中年人,指着他的鼻子骂道,弄得老专家一头雾水。

“我站着和你说话,你还坐着……”说着,醉酒者抡起拳头,照着老专家的面门打来,闻讯赶来的赵华,一个箭步,挡在两人中间:“有什么问题,请到我办公室里说。”说话间,他顺手拉住醉酒者往外就走。

正走着,醉酒者突然一下子用手掐着赵华的脖子,一阵拳打脚踢,勒的他出不来气,当过兵的他本能想还击,但转念一想,伸出的拳头又缩了回来,好言相劝。好在此时,保安赶过来解了围。

旁白:像这样不理智的病人,甚至发生肢体冲突的事情,医院经常遇到,但赵华从不怯场,总是第一时间赶过来救场。他说,作为门诊部主任,为了医院的形象,为了医生的安全,他个人受点委屈、挨点骂、遭受点皮肉之苦没有什么。

故事之二:病人的“灭火器”

时间:2007年5月

地点:门诊办公室

这天中午,忙碌了半天,赵华刚到办公室坐下,尚未端起杯子。

“砰”一声巨响,办公室门被人一脚踹开,一个杀气腾腾的中年人闯进来,骂骂咧咧道:“我要杀了你们医院的大夫。”

“有什么话,好好说,先消消气。”赵华安抚中年人坐下。

“这事不解决好,我非让医生少支胳膊缺个腿……”

“你放心,这个事情,我来处理。”赵华为中年人送上一杯热水。

……

原来,该中年人因医生认为不需要进一步检查,不给他开检查单而大动干戈。为了将他的“肝火”降下来,赵华耐心倾听了他两个多小时的絮叨。

“以后你要24小时开机,要随时接听我的电话,否则我……”临走,中年人撂下一句话。

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赵华被这位患者无休止地“骚扰”,心力交瘁。但最终在他的耐心、诚心感召下,这位“难缠”的患者竟真心实意地和他交上了朋友。

旁白:门被踢坏了,凳子被摔烂了……在医院门诊这个“风口浪尖”的矛盾集合点上,赵华不仅敢于担当,勇于承担风险,冷静处理问题,用足够的耐心专注地倾听患者的“牢骚”,尊重患者,不打断、不纠正、不辩解,让患者充分地尽情地倾诉、发泄,而且真心实意帮助患者解决问题,赢得了患者们发自内心的佩服,为医院服务赢得良好的口碑。

故事之三:医院的“防火墙”

时间:2008年6月初

地点:医院门诊大厅

窗外,雨哗哗地下个不停。一对年龄80多岁的老夫妻,相互搀扶着,颤巍巍走了过来。望着满大厅的人群,老夫妻满脸愁容。

“都说这医院服务如何好,咋没见有护士来帮我们?”老夫妻不满地小声嘀咕着。正在大厅巡视的赵华发现后,快步来到老夫妻跟前,搀扶着老大爷说:“请问大爷大娘,你们需要帮助吗?”问清情况后,他挥手喊来两位导医,让她们陪两位老人看病、检查,为他们提供了全程无缝隙服务。

“大爷,你们是怎么来的?”“俺们坐公交来的。”一个小时后,老夫妻看完病出来,赵华又迎了上去。此时,雨仍下个不停。这种天气,老人走路容易滑倒,一定要保证老人安全。赵华立即出门为老夫妻叫来一辆出租,决定亲自把他们送回家。

路上,攀谈中,赵华得知老人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国外,一个在外地,老夫妻独居郑州。以前老夫妻身体不错,近来开始不断出现毛病。于是,赵华把自己的电话留下,告诉老人说,以后需要看病,提前打个电话,他协调好,让老人快捷看病,享受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你的服务,真让我们感动呀!”临走,这对老夫妻激动不已,拉着赵华的手说,“医院有你这样的门诊部主任,患者就是有意见,也过不了你这道用心构筑的‘防火墙’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