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老年元宵节
书画展小记
食 指
小小说的“热批评”
9
1
凌秋傲霜之气
晴空一镜悬明月
离离原上草
泉飞一道带
不到长城非好汉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小小说的“热批评”

我无法掩饰读了冯辉多年来的理论批评文章以后的感动。虽然我与冯辉相识有年,读过他在刊物上发表的一些长文短论,但此次系统阅读他二十余年的成果,感觉大不一样,感触和感想纷至沓来。择其要者,有三。

第一,我看到了一个刊物的思想者。读冯辉的文章,使我进一步理解了小小说奇迹出现在郑州的深层原因。通常把1978年以后的中国文艺称为新时期的文艺。小小说的繁荣和高潮状态完整地出现在新时期,郑州《百花园》杂志和《小小说选刊》成了中国小小说的中心,这已是中国文坛的共识。对于一个像郑州这样的中部省会城市来说,产生了文化上的“中国品牌”,这不能不说是难得出现的奇迹。究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期刊界都认为:一本好的刊物,要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有一流的刊物质量、一流的编辑队伍和长期相对稳定的读者市场,而这一切需要办刊人具有超前的办刊思路,独到的市场运作方式,并不断出新的创意去完成。我理解,其关键还是“一流的刊物质量”。这样的刊物必须有一流的编辑队伍,而这样的编辑队伍必须有超前的办刊思路和不断出新的创意。实际上这是一项事业成功所必须的智力构成问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队伍,一个团队。但队伍和团队要有合理的人才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核心,要有好的组织领导人,还要有善于思考的大脑和把思考传达出去的人。对于一个刊物来说,就是能够付诸文字以影响作者、读者也包括编者的“思想者”。《百花园》和《小小说选刊》中有这样的“思想者”,是其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举凡小小说的文体特征、写作法则、生长条件、发育条件、发展方向与可能性,以及“当代语境”中的作者培育、读者阅读期待、市场商机等刊物设计思想,都是思想者的思想生长点、聚焦点、发言点。这个思想者不是一个两个人,但显然冯辉是思考得相当深入,并且具有连续性的一个。

第二,文学前线的理论批评。尽管不断有作家口出大言,称自己是搞创作的,却从来不看理论,更不看所谓批评。这话,如果是对高头讲章式的、隔靴搔痒式的、政治批判式的理论批评的厌恶和排斥,当然无可厚非。正常的情况下,作家与理论批评家应当成为朋友。创作之需要批评,如同鸟要飞翔需要两个翅膀一样,是无须争论的命题。这在刊物的发展和提升中,尤其如此。难的是对创作及时的迅速的有见地有影响的反应。作为刊物的编辑,作品的“第一读者”或者说“最早的评价者”,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建议,我把它叫做“前线的批评”、“热批评”,即具有直接性连续性的理论关怀。难,十分必要。冯辉做这样的批评,连续许多期,许多年,期期必有,如潮之有信,持之以恒。当然,有其职务上的责任,但我看,开始时可能是这样,作为评论家的冯辉意识到这是一方批评的绝好天地,于是,乐此不疲地做下去。虽然文字多为短论,但期期有新问题,新说法,新表述,时有可圈可点甚至拍案惊奇之处,而且集腋成裘,蔚为大观,成为文集中的重要部分。它对作者起到了提炼、提升、提醒、提高作用,加强了刊物对读者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引领作用。通过小结和点评把刊物的“思想”外化为活生生的话语,影响和推动作者与刊物的精神理念声气相通,逐渐形成刊物的风格风貌,不断地持续地诉诸社会方方面面,达致对刊物的认同与喜爱。

第三,专注乃为学成功之根本。收在这本文集中的文章不唯有视野宏阔的小小说专论,更有几十篇作家作品论,共同显示了冯辉的理论兴趣和理论素质。同时,形成了他系统的小小说理念。可以看出,对小小说,他是从宏观的理论研究做起的。因而对小小说在整个小说和文学中所具有的普遍的共同的特质,尤其是独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颇富学养和理论感,又具有鲜明强烈的现实性。对小小说,不允许因其体制小而“小”看、轻看、低看,反对任何向俗、向粗的取向;认定它是亲和大众的艺术,同时主张应是精品,要为它内容的高蛋白含量和艺术的精益求精而殚精竭虑。我赞赏冯辉做学问的意识,他是把学问和工作结合起来做的。编的是小小说,研究的也是小小说。这成为他的一个重要特点:为学专注。选定一个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往广度和深度发展。久而久之,如宋人李清照所言:“慧则通,通则无所不达;专则精,精则无所不妙。”(《打马图经序》)冯辉因此而成为研究小小说的专家。

小小说这一文体,正在而立之年,随着春秋鼎盛,前途无量。一直以推动小小说发展为己任的冯辉正值盛年,必将在小小说的发展中发展自己的学术空间,在更加深厚的学术背景上,以持之以恒的努力取得新的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