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俊礼
2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新郑市辛店镇草场沟村。沿途看到旱情发展势头仍在蔓延,田野里到处是机器轰鸣和农民忙碌的身影。浇过水的麦苗挺直了身子,颜色嫩绿,生机勃勃,而没浇过水的麦苗显得有点发黄发蔫,风过后,田间尘土纷扬。
到达草场沟村,记者看到,农民高建民正和农机抗旱服务队一起为自家的小麦浇水。“地头虽然有井,但由于没有水泵和胶管,眼睁睁地看着小麦受旱,心里别提多难受了,郑州市农机局驻村工作队知道情况后,就给我们送来了价值4万元的水泵和胶管。 ”高建民激动地对记者说。
“现在村里群众浇麦积极性高不? ”记者问他。
“眼下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期,上级领导又重视,群众哪能不积极!俺们这一有抗旱机械,大家天不亮就开始联手为小麦浇水,市里、县里的技术员也到田头为俺们服务。 ”
“连日来,由市县农机部门派出的多支抗旱服务队活跃在农村第一线,帮助农户抢修抗旱机具,把抗旱设施送到田间地头,解决了农民灌溉的燃眉之急。 ”正在这里指导服务抗旱的郑州市农机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说话间,高建民家的1亩多地已经浇完了。高建民走到麦地抱起水管,望着返青的小麦,老高乐得合不拢嘴,“服务队帮俺把地浇得透透的,俺又施了肥,今年肯定还是丰收年! ”
“村民的饮水有困难不?”记者询问道。“村里的一口60米深的老井,由于长期不使用,水位下降,加上水泵、电机损坏,附近的群众吃水和浇地出现了一定困难。”老高说。 “这不是问题,我们马上派抗旱服务队帮你们解决问题。”新郑市农机负责人立即通知了抗旱服务队,不一会儿,农机抗旱服务队技术人员李松海带着3名队员立即送去了水泵和钢管,望着清澈的甘泉涌出,现场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真不知说什么好,抗旱服务队真是群众的及时雨,市里已经帮我们解决没有抗旱机械的难题,全村1000亩小麦浇水有了保障,估计一周内全村小麦就可浇水一遍。”草场沟村支部书记李松峰对记者说。
市农机局局长秦土旺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已经出动抗旱农机具14.1万台(套),996万元农机补贴资金已提前启动,14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立了不同形式的抗旱服务队、送水服务队、植保服务队等服务组织,深入各乡镇和村,帮助农民朋友浇水灌溉。截至2月22日,全市各级共投入抗旱经费7121.3万元,组织技术人员下乡3375人次,投入抗旱农业机械15余万套。累计浇麦255.3万亩,小麦受旱面积下降了38.8万亩,下降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