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筱桂花到《筱桂花评传》
筱桂花,在中国艺术史上享有盛誉。《筱桂花评传》出版发行了,其意义不只是一项研究成果的发布,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还原了评剧艺术发展的一段流金岁月,是一部快乐而又悲怆的艺术史诗,是一群正直善良、在逆境中苦苦追求艺术创新的评剧艺人的众生相。
一
筱桂花,原名张丽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生于河北省容城县东河村。她幼年时代,家境十分贫困,使她失去了上学读书的机会。其时,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已在改革中创新了平腔莲花落、平腔梆子戏,《杜十娘》、《马寡妇开店》、《花为媒》、《占花魁》等剧目,演遍城乡,给贫瘠的土地和人民带来了一缕缕精神安慰。
筱桂花从小就是个戏迷,八岁被卖到天津卫,养家为了培养赚钱工具,送她进“孙家班”学戏,从此,她便走上了70载的从艺生涯。她吃过很多的苦,遭受过养家和师傅的无数打骂责罚,即便在成名之后,仍然没有人身自由。靠着她的大口落子,每天出场挣来的银元,都落入戏园老板和养家的腰包,而她自己无权支配分文。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到1934年秋季,她脱离养家为止。
筱桂花的艺名是师傅孙凤鸣所起,时在1921年初,她14岁的时候,她学的是西路蹦蹦,也称河北梆子、唐山落子。这种艺术形式虽没有更高的文化品位,但由于演出内容和唱腔贴近民众生活,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特色,因而在北方有广阔的市场。
军阀混战、水旱灾害所致民不聊生,使冀、鲁、豫民众大量出关,到东北寻找生路。戏曲艺术也随之重心北移。一时间“警世戏社”、“洪顺剧社”、“孙家班”等落子社团纷纷向关外发展。从最初的唐山落子经改造整合,形成适合东北人口味的“奉天落子”,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筱桂花就是这一艺术整合和革新的实践者与推动者。
筱桂花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尽管受到养家束缚和压榨,但她对艺术的追求始终如一,孜孜以求,没有丝毫懈怠。她的成名,完全得益于自己的肯学习、不放弃。从1921年到1946年,经她学演的传统戏、新编戏就有120多出。1927年之后的10年里,她风华正茂,在奉天落子的舞台上大显身手,被誉为与李金顺、白玉霜、刘翠霞齐名的“四大名旦”、“艳韵亲王”。1933年她多次被专业公司灌制唱片,关里关外的大街小巷、坊间民宅,都荡漾回响着筱桂花那高亢明亮、清脆圆润的演唱,使悲苦中的东北人民,如闻天籁之音。
那时是日伪的天下,可是无论“关东军第四课”还是“国务院弘报处”都无法阻止地火的运行和新苗的滋长。“奉天落子”终于在30年代中期衍变为评剧,筱桂花的艺术创造也日臻成熟。20年间,她的足迹遍布河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各地,从天津的金华茶园、天天舞台,到大连的同乐戏院、岐山舞台,哈尔滨的同乐舞台、新舞台、中舞台、平安电影院,长春的新民戏院,沈阳的奉天大舞台、中央大戏院,安东的永乐舞台,吉林的丹桂茶园、新庆大戏院,公主岭的日华茶园,抚顺的新乐园,锦州的南园子……都留下她俊美的扮相和激越奔放的唱腔。
筱桂花有一次不成功的婚姻,后来就成了渐行渐远的记忆。她多半是奉行着独身主义,这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她自己。在黑暗的社会底层挣扎的评剧坤伶们,不管曾怎样大红大紫,多数落得个悲惨结局。红极一时的爱莲君、刘翠霞、白玉霜于上世纪40年代初纷纷谢世,李金顺也很快凋零了。筱桂花能在恶劣的社会环境里独善其身,确是相当不容易的。
1952年秋进入四平市评剧团,以深厚的资历、实力和艺术功底,一边领演传统古装戏,一边领演《小女婿》、《小二黑结婚》、《柳树井》等新戏,为四平人民演出。参与政治生活,先后担任区、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为国家三级演员,并担任四平市评剧团副团长职务。她带领剧团走南闯北,深入工矿,把四平的艺术风采传遍白山黑水、长城内外,直至长江两岸。
1988年10月19日,这位饱经沧桑的评剧艺术大师病逝于四平。
二
这本书由崔永刚主编,由姜恩先生编著,于2009年7月完成了《筱桂花评传》这部专著。这是姜先生几十年心血的结晶,经历跌宕起伏的政治波澜而“抢救”出来的研究成果。
解放初期姜恩在四平市政府文化科担任科员,得以与刚来四平的筱桂花结识。1956年由姜恩执笔,记录整理了筱桂花口述的《王少安赶船》、《六月雪》、《马振华哀史》等剧本。1959年起姜先生开始系统地研究筱桂花的艺术生平及其流派的形成发展。1962年1月在省、市文化局共同举办“筱桂花演剧生活40年纪念会”前后,写出了《筱桂花的艺术生涯》,“文革”动乱,姜先生的研究成果、积累的资料被抄、被毁,损失殆尽。拨乱反正驱散了“文革”阴云,筱桂花和姜恩均被平反落实政策。姜恩在筱桂花配合下,写出了《艺海沉浮60年》。
2009年,这部历经50年研磨的书稿,在姜恩先生重新整理润色后,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包括:第一篇“艺术与人生”,第二篇“演出剧目汇考”,第三篇“演唱艺术辨析”。附录中有著名评论家评议筱桂花艺术成就特色的文章3篇;有著名作家萧军与姜恩合作的剧本《马振华的新生》;有姜恩创作的表现萧军、筱桂花上世纪30年代一段历史情缘的剧本《梨园过客》;有姜恩编制的《筱桂花年谱》;并刊登了反映筱桂花艺术生涯的历史照片50余幅。内容林林总总,丰富翔实,洋洋40万言,堪称筱桂花研究史上、乃至评剧艺术史上一部有分量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