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玩心太重也丢官
让民众设计幸福指数来考核官员
收入分配公正重在顶层设计
一个偏远乡镇的村支书效应
哪个省的GDP含金量更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一个偏远乡镇的村支书效应
支书的感慨:不比县长好当 支书的原则:公正赢得信任 支书的决心:一定要建新农村汜水镇的执政观:给百姓办实事

随着时代的变迁,村支书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曾经在“火红的年代”甚至可以决定村民命运的领导,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类似于家长的权利,褪去了曾经的光环,却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这一大一小的反差,使得越来越多的村支书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不少人有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抱怨,甚至有人发出了“做得好县长,不一定做得好村支书”的感叹。

作为新中国最小的官,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后,如何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群众服好务?记者在荥阳市汜水镇采访时,感受到了这种转变之后的欣慰。在这里,村支书们不但成了群众离不开的万事通和勤务兵,更成为党在基层坚实的堡垒。

支书的职责:当好勤务兵

在汜水镇赵村,村支书杨亦文正忙着通知村组干部和村民去地里浇麦子。每年农忙季节,也是他最忙的一段时间。

在这个村有个规矩,无论是浇地还是收麦子、种玉米,包括犁地耙地、秸秆还田,都是统一行动,有些类似于当年的大集体。浇地时,村干部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根据每家田地的顺序通知农户,而农户只需要拿着铁锹到自家麦田看着就行了,其他工作村干部都已安排完了。同样,种麦之前,村里统一组织粉碎秸秆、统一犁地耙地、统一供应种子、统一播种,就连施肥都是统一的,麦收大忙季节,农户也只需要根据收割机来回的顺序,拿着口袋等着从收割机接下自家的麦子就行了,而且所有的费用都是由村里承担的。

“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到了农忙季节,外出打工的人甚至连家都不用回,庄稼就收好了。有的家里实在没人的,就得是村干部帮忙,直接把收好的粮食送到家里。”杨亦文这样告诉记者。

和赵村一样,汜水镇的所有村都用统一组织的方式进行着农业生产,只是有些集体经济稍弱、没有资金能力的村,电费、收割机费等还需要群众分担或部分分担。

“现在机械化程度这么高,村干部帮群众统一组织一下,比原来干活轻松太多了。有了统一的组织,效率提高很明显,不用群众各家各户再去找收割机、去找水管浇地了,咱实实在在地给群众当勤务兵,群众咋会再给咱脸子看呀!群众满意了,我的工作好干了,弄什么事都顺顺当当、高高兴兴的。”杨亦文喜滋滋地说道。

支书的感慨:不比县长好当

今年62岁的老君堂村支书武永和可算得上是个老支书了,到今年,他已经在村里当了18年支书。这几天,他正筹划着在村口树一个村标,这个标志是根据老君堂村的村名来历传说而专门请人设计制作的。

有人说他是个老油条,这话武永和并不回避。他这样解释自己这个老油条的概念,“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如今的村支书可不比原来了,手里没有一点权利,还得干好上级交办的任务,哪一项都是政治任务,必须完成,村支书既要不折不扣的执行上级党委决定,又要保护好群众的利益,还要直接面对每一个老百姓,处理每一件事,可老百姓并不是每件事都能理解或能马上理解,这时候凭啥?凭个人感情、凭个人威信,只能当‘油条’了。”武永和调侃地说道。

采访中武永和向记者说起了他经历的一件事。有一年麦收时,他在上街上班的哥哥因为要出差,就想让他先把家里的麦子收割了,好安心出差。“这在农村当支书是很犯忌的,那么多老百姓都看着呢,就因为你是支书的哥,支书就能把规矩坏了?”当时武永和硬是没有答应哥哥的这个要求,坚持按顺序收割村里的小麦,当年麦收进行得非常顺利。“毕竟还是一家人,我哥哥回来之后我赶紧去给他道歉,最后他还是理解我了。”

“面对千丝万缕的群众工作,耍点小聪明有时候还是很有必要的,你只要真正的凭良心去为他们着想,他们最终都能理解的,没有干不成的事,老百姓都是很善良的。”武永和这样说道。

支书的原则:公正赢得信任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各种关系非常复杂,而要想真正处理好这些纷繁的关系,只有把公开公正作为基本原则,才能在村支书的位置上站稳脚跟。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村支书说啥都是啥,甚至有时候还充当法官的角色,对那些不听话的,村支书都可以决定让他饿着肚子,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离开了村里的管理,人家在外照样活得很滋润,在村里,也不需要村支书给分配粮食了,村里对群众一丁点制约措施都没有,要想当好村支书,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公正。只有公开公正,群众才会拥护你,你说啥群众才会服气。”口子村支书王拾金深有感慨地说道。

王拾金当支书已经17年了,口子村早已由一个乱村成为秩序稳定、管理民主、集体经济强的样板村,村里早已实现了自来水通、水泥路通、电话通、网络通等。上一届村委换届时,王拾金提出自己能不能不再兼任村主任了,这一次群众不听他的话了:“俺们这个村,拾金心地平和,处事公道,让他干我们放心。”原来这么多年来,口子村无论是搞公益事业,还是村民福利,大小事都开群众代表会、开党员会,公正处理事务,奠定了村支书在村里的威信。

支书的决心:一定要建新农村

这段时间,十里堡村支书柴天增、南屯村支书张根海的压力很大。周边的廖峪村、清净村、赵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成效,群众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看到邻村的巨大变化,村里的老百姓开始给他们施加压力了:“人家的新农村都弄得那么好,咱们村为啥不搞呀?你要是搞不好就对不起父老乡亲了。”

众所周知,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为改善农村群众生活条件而进行的一项惠民工程。根据各地情况不同,需要村里垫付大量的建设资金,经过验收合格后,上级会给予一定的补贴,可十里堡、南屯的经济情况并不很好。

带着群众的意愿,柴天增、张根海找到了该镇党委,可镇党委书记听完后除了高兴,还有些担心:你们村经济条件不算很好,能垫付那么多建设资金么?把今年的新农村试点放在你们村,你们搞不成怎么办。柴天增、张根海拍着胸脯保证:“如果把试点放在俺村,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新农村搞成,如果搞不成不光你不答应,老百姓唾沫星子都把我淹死了。”而此时,柴天增和张根海都已经大致测算出了凭自己村多年基础设施建设的积累,如果试点放在自己村,能做好这件事的把握已经超过了九成。

汜水镇的执政观:给百姓办实事

汜水镇位于荥阳西北部,是荥阳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区位优势不明显,且地处丘陵地带,境内沟壑纵横 ,自然条件较差,但汜水镇综合经济位列全省二十强。一个没有任何区位优势的偏远乡镇,是如何凝聚人心,培养出这么多忠心于党的事业,自觉服务群众的基层干部的?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汜水镇党委书记陈耀宗。

采访中陈耀宗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以前这个镇真不愧汜水之称:由于汜水镇地势低洼,每到下大雨,洪水淹没农田、威胁村庄,由于排水设施不健全,乡村道路积水为患,破损严重,百姓出行不便,境内的一条汜河多年淤积,河道平铺,加剧了汛情,这就是当时的状况,也是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2005年镇党委决定实施沟河路渠综合治理,多方筹措资金,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分三年实施了汜河清淤工程,达到了十年一遇的标准,从此,多年困扰该镇的“内涝水害”被彻底根除,新建的水利设施在这几年的汛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初步测算,仅秋粮不再淹这一项,每年就实现社会效益几百万元。这也是镇党委近几年给群众办的影响较大的一件实事。

在与支部书记的交谈中了解到,镇党委书记陈耀宗是2005年1月经汜水镇全体党员直接选举出的,是河南省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的四个试点之一,由于他是直选的书记,当时给全体党员有承诺,所以他在工作中把给老百姓办实事看得很重,盯得最死,要求得最严,管得最具体。

上任6年来,他坚持不懈地履行着当初的承诺:每年办一件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记者在该镇采访时,全国的冬小麦旱情仍在蔓延,谈到抗旱时,汜水的群众说,汜水麦田基本无旱情,因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田都是水浇地,人畜饮水没问题。记者再次感到十分诧异:像这种丘陵地带,像这样的地理地形条件,能有这样大比例的水浇地?直观上让人感觉到几乎是不可能的。记者实地采访后发现果然属实。陈耀宗告诉记者说:几年来他们坚持不懈地搞农业综合开发和小农水项目,现在基本都发挥作用了,临渴掘井怎么行,功夫都在平时啊!

本报记者 谢 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