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春歌二首
十八世纪的四次“音乐决斗”
文化漫步
15
7
古诗词中的春燕
奇丽水月间,大美洛神赋
——小祖宗,这也吃得!
李啸书法
春雪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文化漫步

文化漫步

尚新娇

墨海涛声渐近

书法乃寂寞之道。

小时也曾随父启蒙入门,那时没有“书法”概念,只有“写大字”的说法。兴趣是从春节写对联开始的,父亲买来那种乡村普遍用的红纸,熟练地叠好割开,铺纸磨墨,我在旁打下手,一点点帮忙伸展,墨香便悄悄溢散出来,其实那时根本不知墨香这个词,墨反而有不好闻的臭味道。父亲有各式墨盒,上面多刻着线条狂放精美的草书毛泽东诗词。而我喜欢摆弄笔墨,大致就从那时起。

其后几年,大字写得勉强能写对联,春节里也得意地挥洒几笔,比如“清水满缸”、“小心烟火”之类,父亲都放权我来写。后来家里写对联的盛况不再出现,春节一到,为了省事到街上花几元钱买了了事。再后来,电脑普及,连钢笔都不多用了,毛笔更是渐离视野,只有作为“文化”一词悬置在记忆里了。

后因工作原因,接触了一些整日与笔墨厮守的书画家,慢慢地,与书法也渐渐走近,得以窥其堂奥。

记得有这么一次,在一家单位办完事,正准备转身离去,突与走廊上一幅章草打个照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字体沉郁雄健,老辣脱拔,借此表达杜甫的这首苍凉悲痛之作堪称完美。不由地驻足,玩味,从书法中又重新感悟这首杜诗。再看落款,原来是郑州市文联主席钟海涛先生的大作。从此,便记住了钟先生的章草。

在省市举办的各种书画展中,笔者有机会在众名家作品中多次观看到钟先生的翰墨,一次次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诸体之中,钟先生独喜章草。章草是隶书的草写,它是从秦代的草隶中发展而成的书体。章草的书体特点是字字独立,不似今草字间有牵连,通篇之间,可谓意连而笔不连,对书者来说增加了难度。以钟先生之性情,似乎书写在狷之行草或草书,方显其英雄气节,如虹气概,但其却选择了孤独幽静,茕茕独行的章草。

这也很好,章草不能阔步如飞,便谨慎而行。不宜放歌,便漫吟浅唱,不宜疾风,便细雨轻抛,诸体之中别有韵味,自有千秋。

名家曾有书论,言书写运笔时要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钟先生身为书家,并一直担任行政职务,从政生涯的历练使他既旷朗豪情,又谨严内敛,落实到章草书法上便恰如其分,既笔势纵横,隽永飞扬,又个个似连非连,意态万千,互为呼应。

这只是从一方面来解读钟先生的书法。更重要的是,从钟先生的字中,可窥测出汉碑,汉简,《平复帖》《出师颂》等古法传统的真迹,其精华在钟先生的书法中传承演变下来,而渐形成钟氏之书法符号。

钟先生还是诗人,所著《中原书家论》笔意纵横,一口气写了几十位中原书家,中原书家的特点与气象纷纭尽陈,精准丰富,写出了中原翰墨百家的峥嵘书风。

在他书法的飞扬灵动中,又可体察到身为诗人所喷涌的浪漫激情,飘逸神思,不觉被书法之美所吸引。

有时,书法所起的作用是微妙的,它对文化的释解,在不知不觉间流入了读者的心田,启示了读者,使读者瞬间领悟其精髓所在。其中有书者对文化的理解,个人的修为,他写的不仅是一幅作品,也书写着自己对古往今来,对仁人先贤的精神交汇。

近来,钟先生的书法愈来入大化之境,而气象也趋向奇伟。想必这是书家所孜孜以求的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