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春歌二首
十八世纪的四次“音乐决斗”
文化漫步
15
7
古诗词中的春燕
奇丽水月间,大美洛神赋
——小祖宗,这也吃得!
李啸书法
春雪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奇丽水月间,大美洛神赋

奇丽水月间,大美洛神赋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植所作,传说是曹植借词对洛神的爱慕,寄情现实生活中对甄妃的相知相恋。由郑州歌舞剧院原创的大型舞剧《水月洛神》很好地演绎了这段凄美的古典恋曲。

看了舞剧《水月洛神》,奇丽、大美萦绕心中。

首先,剧本结构简练得体,起伏有致。以往,舞蹈专家对“编剧法”似乎都略有欠缺,作为一部称之为剧的舞蹈大作,故事结构上往往会给人留下一些不满足。而这部舞剧,编导深谙剧作的编创技巧,故事的“起承转合”,生动的情节安排,人物的性格刻画,场景的变化组织,一脉相承,紧凑合理,让观者在欣赏故事的推进中领略舞蹈风采,在领略舞蹈风采中感知优美传奇。

第二,舞蹈编创非常精美。印象最深的是以曹植为主的一段群舞,曹植才华出众,尤以诗歌、辞赋创作成就杰出。剧中这段以曹植为主的舞蹈,编导巧妙运用汉魏时期服饰崇尚“宽襦大裳”的特点,在明快灵动的音乐伴奏下,演员“罗衣从风,长袖交横,骆驿飞散,飒珈合并”。演绎出曹植气若浮云,志若秋霜的才情。舞者长舒的广袖,时而划作曹植挥洒文字的锦笺,时而又如曹植手舞巨毫在空中洋洋洒洒。奔逸、飘洒、流转、舒卷的飞动之美,令观众也不禁对曹植的文采飞扬心生倾慕。最后一场,舞蹈更为曼妙。曹植与洛神梦中再次相遇,此时,甄妃已逝,曹植被逐,再无牵挂的曹植全身心地寄情神交仙界。他与洛神的这段双人舞,以裙裾的飘曳,配合肢体的折曲,传递人神和谐的美好。在由舞蹈演员组成的祥云托举之上,曹植和洛神缓缓走向对方,轻柔飘逸,纤巧婀娜,若惊鸿游龙,飞于天汉,完成了这段旷世奇情的升华。

第三,道具的运用甚为传情。自古“琴瑟和鸣觅知音”。剧中一张古琴贯穿始终,对演绎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曹植于洛水畔初梦洛神,曹植才竣,洛神非凡,人神间本无法相通的境界,其他任何手法的假借,或亵或媚都会有渎污这段神交之嫌,唯琴曲使他们得以交融。当观众正沉浸在这美妙的神曲中时,战乱来临。权势争斗令哀鸿遍野、百姓哭嚎。甄妃抚琴于囹圄,表达着她的绝望,期盼着众生脱离兵戈利刃。宫墙内,曹丕醉心霸业,自然无暇理会甄的心迹,只有宫墙外的曹植,同样厌恶战争对生灵的涂炭,能懂得甄的心声,此时,琴又使他们相知。后来,兄弟相残,植被流放。知音分离难再聚,不能执手,更不能相拥,甄只能以琴、袍相赠,琴伴君旁若相守,袍挡寒风好自持。惺惺相惜,琴心相连。剧情至此,观众也不禁唏嘘,叹有情人却终不能成。甄妃忧郁而死,曹植奔波在流放途中,窘迫孤苦。人亡物在,睹琴思人,曹植抱琴而眠。这时琴声抑扬,烟波缥渺间,琴伴曹植再遇洛神。曹植洛神共同抚琴,得奏和鸣。洛水畔人神相交,那琴音心曲辉映着“甄、植”的精瑞之气,吟唱着“真挚”情爱,更好地揭示了剧作主题之深邃意蕴。

再说说音乐。舞剧《水月洛神》的音乐风格,巧妙地吸纳了汉魏时期音乐的特点,将一种充沛的生命精气与深邃的天人同构意念,与剧情反映的时代气息融会贯通。该剧本身就是一部充满浪漫遐想的唯美之作,剧中人性呼唤真善美、挞伐凶残杀戮。反映曹植才华时,音乐生动、激荡,给人以活力和舒畅;反映曹丕蛮横称霸时,音乐浑厚、压抑,让人仿佛置身讳莫如深的宫廷纠结中;反映战争的嚣乱时,又以鼓声猛擂人心,似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反映甄妃的凄美时,音乐哀怨如泣,盈盈间娇柔怎敌乱世;而反映曹植与洛神的交融时,音乐又如轻云出岫,祥和绝于纷争,妙不可言。通过音乐的辗转跌宕,引导着剧情起承转合。而观众随音乐的轻缓与激进,伴同剧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最萦绕耳畔不绝的是尾声一场。先是男声吟唱,渐渐音乐加强,变成合唱,反复不断,似是曹植在咏叹对洛神的追慕,又像是每一位今人在诵读了美文《洛神赋》后由心所生的无限感慨。

舞剧《水月洛神》容遐想、神往于一体,集舞蹈、音乐、多媒体光影、服饰各美之大成,让人流连在想象中,陶醉在爱意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