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凯)善用拜祖大典和红枣文化向外输出美誉的新郑市,邀商共舞,引资进门的功夫也是非同一般。昨日,记者从该市了解到,去年该市成功招引项目112个,总投资达到186.6亿元,不仅活跃了本地经济,也为新郑未来发展积蓄了能量。
据了解,在去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新郑市全年招引到的112个项目中,5亿元以上项目8个,1亿元至5亿元项目28个,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30个,招引项目普遍呈现出个头大、质量高等特点。
硕果盈枝,成绩斐然得益于新郑脑瓜灵活、腿脚麻利。
去年以来,该市大胆创新招商方式:实施领导带头招商,市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登门拜访有潜在投资意愿的客商,并带队参加各种经贸洽谈招商活动,全面宣传推介新郑;注重节会招商,积极参加省、郑州市举办的各种经贸洽谈活动,做好重要节会招商工作,成功举行庚寅年新郑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经贸洽谈会;突出以商招商,利用在新郑投资客商的信息资源和人脉网络优势,达到以商招商效果;推行产业链招商,围绕煤炭、食品、建材等支柱产业和已落地郑州新区的台湾富士康企业,进一步拉长企业产业链,引进赵家寨煤矿洗煤厂等4个大型洗煤厂,签约了华润集团30万千瓦电厂和国开投煤化工项目等;派出小分队招商,以“百名领导干部”招商工作机制为依托,发动全市力量参与招商,充分挖掘招商信息,以招引大项目落地。
走出去表盛情,请进来赢芳心。在创新招商方式的同时,新郑还积极优化内部环境。成立新郑市外来投资服务中心,对5000万元以上的外来投资项目无偿代办各类行政审批手续;建立联审联批制度,多部门联动,对招商项目变过去的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提高工作效率。建立重大项目周例会制度,每周召开重大项目进展情况例会,及时解决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建立市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制度,每一个重大引资项目,明确一名市领导分包联系;建立项目观摩制度,市主要领导带领职能部门和乡镇对全市动工的大项目进行现场观摩,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以促进项目早投产、早见效。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起步之年,这对毗邻机场的新郑来说正是扩大招商引资成果的绝美时机,为此该市也积极筹划出新的招商引资策略:对国内外500强、区域经济、知名企业等进行深入研究;结合乡镇、园区自身的产业定位,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的对象和方向;加大培训力度,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学者,针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资本扩张转移规律、产业发展,以及商务礼仪、招商技巧等进行专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