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养老金并轨
须先夯实公平基础
个税改革 起征点外还应有整体思路
新闻漫画: 坐下输液 请交3元
幸福感是价值追问
和民众福祉
信用时代 “十二五”到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幸福感是价值追问
和民众福祉

幸福感是价值追问

和民众福祉

“和谐”之后,“幸福”将成为下一个国家级词汇。1月以来,各省区市陆续召开的两会传递着幸福接力棒,这一棒最后要交给3月初的全国两会。《人民日报》称,“提升幸福指数将成十二五施政导向”。(2月28日《瞭望东方周刊》)

幸福不幸福的裁判权在谁手里?当然在个人手里,由个人说了算。一个人的幸福不能被人代表,众人更不能被幸福。幸福感维度分布很广,有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自我价值,等等。对生活满意不满意,在于一个人的感受。当一个人的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定然会进入幸福状态。财富的满足是幸福,健康的满足亦能带来幸福。从幸福的结果这个角度看,幸福感体验表现出较多的正性情感特征。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称:“幸福就是灵魂的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因此,幸福感还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价值感,是一种价值追问。可以说,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是幸福的另一个源泉。

当幸福上升为国家意志,就会牵扯到社会的核心价值问题。幸福不是一个被装饰的样子,仅仅是用来给人看的。在施政者眼里,如果价值目标就是GDP,就是形象工程,就是挣钱至上,而其他都是次要的,那么,这个目标就会背离民众幸福的目标,背离社会文明这个目标。在本土特色的语境下,幸福指数生来就与施政目标密切相关。从基本的认知判断来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是民众的福祉,不可持续的,则是幸福的反面。那种为经济指标而牺牲生态环境指标的做法,可能会为施政者的升迁带来益处,但对民众的幸福来讲,却是灾难。民众的幸福可以是个说话的名义,也可以是个生活世界的终极关怀。

幸福的话题不可跑偏,但在现实语境中,幸福的话题很容易跑偏。丹麦人拉斯·约根森这样理解幸福:幸福的秘诀在于“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平衡,以及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平衡。“我们是一个小国,人们的贫富差距非常小,也基本没有等级差别,因此人们的生活都很安逸。”约根森如是说。与开放社会比较,相对封闭的社会中的人,缺乏幸福;而在等级社会里,有的人有社会尊严,活得有价值,有的人却生活在卑微之中、缺少权益之中,幸福也就不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幸福离不开社会理想这个要素。从人的社会理想上说,一些施政者构建的“幸福工程”,所抵达的目标不一定是幸福。如果将幸福裁判权交给民众,幸福就是贫富差别的缩小,事关人人的民生问题的解决,公共服务的有效改善,等等。

幸福不是乌托邦。幸福不是虚幻。所谓幸福指数指标,无非是对幸福程度的评价。但可以说,即便没有这样一种评价体系,人们也会对幸福感有准确的评价。幸福存在于人们的视觉系统,他们能看得见自己的幸福,也能看见别人的幸福。幸福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他们感知幸福的系统很灵敏、很见效。俗话说:人心是杆秤。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众在现实生活中秤得出什么是幸福,更秤得出什么是不幸福。 今 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