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文娱希望你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两频道24小时播出
回顾安徒生梦幻一生
美术老师“晒”佳作
小樱桃“穿越”钢铁之都
“暮光之城” 选“暮粉”
快乐自信“做自己”
河南新农村“湖光山色”美
再次减免服务收费
国画大师刘旦宅病逝
浮云遮“旭日”
蹿红难“阳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浮云遮“旭日”
蹿红难“阳刚”
——两会代表委员把脉“网络红人”现象

浮云遮“旭日”

蹿红难“阳刚”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秦亚洲 周 宁 黄 艳

农民工歌手组合“旭日阳刚”在宁波参加一个为农民工子弟学校举办的慈善义演晚会。

“西单女孩”任月丽在北京图书大厦签售新书。 新华社发

从“芙蓉姐姐”到“后舍男生”,从“西单女孩”到“旭日阳刚”,一个又一个来自地下室、出租屋、地铁站、酒吧迪厅的草根人物,通过网络一夜走红后,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明星”。

但是,这些从网络走出的草根“明星”由于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先天不足,很多都已成为浮云或正在走向浮云,在现实中很囧。一些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指出,“网络红人”现象往往有非理性的一面,除了某些恶俗的“红人”外,诸如“旭日阳刚”这样的草根人物通过网络平台走红后能否站稳、站久,尚需练好“内功”。

网络常有“红人”出

阳光低俗各不同

“旭日阳刚”因演唱“农民工版”的《春天里》,在网络一炮而红,不仅在“星光大道”总决赛中脱颖而出,而且走上了央视春晚舞台。在西单地下通道里卖唱的女孩任月丽,视频被传到网上后,迅速成名,其成长经历已刊印成书,热销各大书店。

与上述“无心插柳”走红网络不同的是,一些人通过行为恶搞、颠覆伦理、幕后策划、暗中交易等手段,利用网络走红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冲撞社会道德底线、言行大胆无忌的重庆姑娘罗玉凤,通过网络策划公司,在网络上以征婚、情感为噱头不断自我暴露,“凤姐”因此成为网络上被恶搞的流行语。

事实上,随着网络在我国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网络进入了一个 “红人”层出不穷、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期,甚至每隔几个月就有新的“网络红人”诞生。

全国政协委员张会军说,“网络红人”走红的具体原因很难找出同性。“旭日阳刚”、“西单女孩”这些红人,主要是他们表达真善美的歌声、言行感动了网民。而一些依靠比较“另类”的行为、通过违背社会价值观的“雷人言语”成名的“网络红人”,则跟网络的特点和一些网民的“审丑”心态有关。

“网络红人”常变囧

“明星”转眼成“流星”

与“网络红人”同样引人关注的是,这些草根人物的“先天不足”和后天“营养不良”,使他们频频陷入窘境。多方面的“短板”,导致一些“网络红人”明星生涯过早夭折,从“天上”跌回“人间”。

“旭日阳刚”通过一曲山寨版的歌曲成名后,在许多电视节目的才艺表演中经常因无才展示而尴尬无比,但他们的商业演出却越排越满。虽然钱挣得越来越快,但缺乏原创歌曲已经使“旭日阳刚”陷入到了歌曲版权的纠纷中、几乎无歌可唱。而“西单女孩”由于音乐水平上的平庸和过度商业化也面临着网友越来越汹涌的批评。

通过幕后推手炒作、雇佣“网络水军”、故意设置情节,曝光隐私、过度包装等手段,以博得点击率、注意力而喧嚣一时的“芙蓉姐姐”“凤姐”“小月月”“贾君鹏”“兽兽”等人物,已经进入了“网络故纸堆”,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实际上,几乎没有哪个“网络红人”持久红下去。网络流行一句话叫:长江前浪推后浪,“红人”死在沙滩上。

“像‘旭日阳刚’这样的有积极一面的草根‘红人’,突然的暴红有可能让他们在现实中迷失。这需要有善意的人们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全国政协委员姜昆说,“在网络上通过失德媚俗行为成为‘明星’的某些网络人物,已经成为社会文化领域的公害和污染源,被唾弃很正常。”

网络成名多浮云

助力草根需给力

一些两会代表、委员认为,“网络红人”现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反映了网络的特点和社会真实,多元化的社会需要草根的激情。网络为草根“明星”的涌现提供了可贵的“泉眼”。草根“明星”本身的平民性、互动性、山寨性甚至非主流等特点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草根明星应该避免低俗化、庸俗化和泡沫化。更应该警惕的是,一些网络推手和利益集团假借民意,推选出所谓的“网络红人”。

全国政协委员叶小钢说,“网络红人”基本上走的是一条难以复制的成名之路,很难说他们能够走多远,因为草根“明星”多少都有一些无法回避的“硬伤”。要想持续走红,仅靠人们的新鲜感维持不行,必须具备深厚的底蕴和专业素养。

全国人大代表、赣南采茶歌舞剧院院长龙红说:“现实生活中,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没有强大经济实力支撑的草根,在社会主流的各种考试、比赛、竞争中很难一举成功、迅速成名,有时候他们甚至连报名的资格都不具备。这样,网络几乎成了他们登上大雅之堂的‘独木桥’。”

叶小钢、龙红等指出,对于弘扬社会真善美,确实有专长特长的“网络红人”,应该创造条件,加以呵护和善待。但是,草根人群不能有“一夜走红”的心理期待,还是要依靠过硬、扎实的素质和能力作为成功底蕴,毕竟浮夸的网络“走红”很有可能会很快走到现实痛苦的“变臭”。同时,社会各方面应该为更广大的草根人群在现实生活中多提供一些突破当前制度壁垒和身份限制的成功路径,多给他们打开一些靠能力和实力实现自我价值的现实之门。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