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聚焦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代表委员议政录
一场餐桌上的医改“讨论会”
我在现场
“女硕士当油漆工”是否正常?
“十一五”国家收入年均增两成
百姓腰包 如何更鼓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女硕士当油漆工”是否正常?
——代表委员辨析“大学生就业难”现象

“三八”妇女节前刚有报道:北京大学女硕士苏黎杰毕业后在京城就业连连碰壁,最后作出一个“雷人”决定:回老家和农民工一道学习油漆技术。

这件事似乎为两会前一则网帖提供了注脚。“回家后,我无颜面对的事情:怎么大学生不如农民工呢”,这个引起广泛争论的网帖指向一个中国独有现象:“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

“大学生不如农民工”正常吗?

焦点:春节以来,“民工荒”再次成为热点。为了“抢人”,东南沿海企业使出了种种“雷人”招数;而一些大学生去农民工劳务市场找工作都没人要,这正常吗?

【观点一】福建省建阳市小湖镇马坑村支书徐承云代表:没什么不正常的。大学生读书多,并不代表大学生什么都能干。而农民工实践经验多,操作能力强,吃苦耐劳。

【观点二】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马胜荣委员:这只是暂时现象。有时农民工是赚得多,但是不稳定,而且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很难再涨了。大学生就业一般比较稳定,开始可能钱少一点,后来还会慢慢涨上去。从长远看,还是大学生的提升空间更大。

“女硕士当油漆工”是教育的悲哀?

焦点:“北大女硕士当油漆工”的新闻再次把人们的目光引向高等教育。

【观点一】武汉大学教授彭富春代表:大学生应当转变就业观念,放下“身段”,完全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当年的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不是也卖得很好吗?大学教育不是只培养科学家。

【观点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委员:大学生就业难是表面现象,更深刻是教育结构、教育质量如何同国民经济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这些年数量型教育发展很快,大规模扩招、增设新专业,很多专业不对口、不匹配,和企业不对接,也缺乏监测和适时调控。另外,学生多了,培养水平下降的问题也值得反思。

【观点三】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委员:大学生就业难反映了大学教育和现实脱节的问题,需要整体考虑教育思想和结构的调整。社会需要适应性更强的人才,要加强实战能力的培养。未来的工人可能技术含量很高,未来任何一个工种都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