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积极呼应 快速融入
全面对接 主动作为
经开区 构筑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绩效考评提升检察工作
根据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布局产业
创新思路探索加快城镇化进程新路子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闭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经开区 构筑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倍增扩能——
郑州日产气势宏

本报记者 裴其娟 文 陈 靖 图

在郑州新区的区划图上,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只是一块不起眼的小小三角形地带,但它却是领舞中原的众多高成长性企业集聚之地,是郑州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十一五”期间辛勤耕耘集聚的巨大能量,已经让这棵经济之树根深叶茂,挂果、采摘就在今明两年。

经开区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87平方公里。近年来,经开区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转变”的发展要求,坚持“新型工业龙头、对外开放窗口、现代化新城区”的发展方向,确立了“工业立区、科技兴区”的发展战略。把工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第一推动力,紧紧扭住工业发展不放松、不动摇,发展壮大“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业”五大主导产业,成为我市外资企业、工业企业和出口加工企业的聚集地,荣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工业化之路迈上了新台阶,经济发展不断加速。

精诚所至——

海马呼啸入中原

2010年12月11日,海马郑州三工厂奠基仪式在经开区十八大街与航海路交叉口附近举行,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在参加奠基仪式时称,这标志着已经形成产能的海马郑州基地将进一步加快发展,“十二五”末有望形成年产销整车60万台、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大型汽车产业集群,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基地之一。

海马最初挟10亿元资金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及发动机生产资质呼啸入驻中原,对正在谋求汽车业发展的郑州而言,可谓来逢其时。

海马入驻郑州经开区,也许我们不能排除如外界传言的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作为河南人对家乡特殊的感情因素,朴实厚道的河南人在招商的过程中也倾尽了自己的真诚和热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引得海马来。但作为一个知名的企业和企业家,更多的是理性的战略思考。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海马挺进中原,对于海马和河南来说,是真正的双赢之举。

海马与经开区的牵手始于2007年。当时海马汽车偏安于海南岛的海口市,发展受到物流成本高、当地机械工业基础薄弱、人才短缺等因素的困扰。而经开区地处中原,良好的汽车配套产业基础,明显的区位优势,发达的物流,加上河南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对海马充满了吸引力。而当时的河南,正在制定把汽车产业发展为六大优势产业之一的规划,意在把郑州打造成百万辆汽车生产基地。郑州虽然拥有宇通客车、郑州日产等发展势头良好的汽车企业,唯独缺少在国内拥有巨大市场空间的家庭轿车制造企业。

双方一拍即合。2007年2月28日,海马重组拥有整车生产资质的郑州轻型汽车厂,完成了进军中原的第一步。8月17日,海马斥资购下位于经开区航海东路南、十五大街东近90万平方米的土地,以此为基地开展微型客车、皮卡车、SUV等业务。2008年4月,投资近30亿元的海马集团郑州基地15万辆轿车项目奠基,并于2009年年底顺利投产,主要车型为家庭适用型微轿——“海马王子”和微面——“福仕达”。

海马的进驻,不仅圆了“河南造”轿车之梦,使郑州开始有底气做未来几年“年产百万辆汽车”的宏伟规划。尤为重要的是,对其他重大项目集聚经开区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使原本孱弱的经开区有了工业兴区的信心。

之后的两年时间,以海马为示范引领,众多符合产业政策、产品附加值高的优质大项目抢滩经开区:总投资10亿元左右,主要为海马郑州提供车身冲压件、重要底盘件、座椅、大灯、密封条等内外饰件的海马集团郑州基地10家零部件配套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0亿元的中国龙工郑州基地项目;总投资80.9亿元的郑州宇通专用车、商务车、特种车以及零部件园区项目;总投资38亿元的中国恒天重卡项目;总投资34亿元的旭飞光电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中粮工业园项目;总投资32亿元的河南中烟年产130万箱卷烟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32亿元的郑州日产新工厂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郑煤机高端液压支架项目;总投资15.6亿元的双汇食品工业园项目等一批超10亿元项目陆续入区。“十一五”期间,经开区累计引进项目245个,协议投资额918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2家,占全省同类企业总数的1/3强。

“经济危机形势下,经开区一大批重点项目落地生根,为全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活力。”市发改委主任蔡红曾对经开区大项目建设做出如此评价。

倍增扩能——

郑州日产气势宏

一年建成一条生产线,投产后短短半年便达饱和,8个月之后将再次实现倍增扩能,经开区汽车制造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在郑州日产得到了充分体现。

按照《郑州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年)》勾勒的愿景,我市将以建设百万辆汽车生产基地为目标,着力发展大中型客车、轿车、皮卡车、SUV、MPV、微型客车、中重型卡车和专用汽车八大核心产品,加快配套体系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聚集效应明显的汽车生产基地和汽车贸易中心。到2015年,全市汽车产能达到110万辆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280亿元。

产业政策的扶持,加上自身良好的整车生产基础,使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进入发展的高速公路。从2008年9月29日起,东风和日产两大汽车集团对郑州日产公司增加投资,在经开区开工建设第二工厂(一期)项目,完整布局整车生产的四大核心工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该项目2010年9月20日竣工投产后,很快成为逍客、奇骏等畅销车型的生产基地,当年便实现产值20亿元,创造了从建设到达产的新纪录。

面对中西部地区不断增加的市场订单,今年3月起,郑州日产二工厂(二期)倍增扩能项目已经启动,其中整车扩能总投资40亿元,扩能后年产整车45万台;发动机项目总投资40亿元,建成后年产发动机80万台。今年11月投产后,经开区将成为日产在中国继广州花都之后的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加上大量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的入驻,到“十二五”末,日产汽车工业园将形成45万台整车的生产规模,

(下转第二版①)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