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改变生活
周日上午,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们小记者团来到了郑州移动信息大厦,让我来为大家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吧。
我们首先来到展馆门前,只见面前有个荧光屏,上面写着“移动改变生活,信息就是力量”这几个字样。走进馆内,我小心地摸了一下椭圆形的触摸屏,投影大幕上播放的是有关移动公司10年来的变化,如手机从原来的大哥大模拟机,到可以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的数字机,再到可以听音乐、拍照、发彩信的多功能手机,最后到今天的高速上网互联网3G手机。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飞速上网,世界触手可及。看到这些我才知道现代化的高科技发展是多么的迅猛,自己所撑握的知识是多么少。
接着我们又来到信息超市,这里是展示信息政务、城管通和警务通的地方。其中我觉得城管通最神奇。一部手机在手,就可以随时随地把城管信息传到管理中心,比如说哪条路的路灯坏了,哪个窨井盖丢了等等,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就会在第一时间看到,并派维修工人及时赶到现场。随后,讲解员又介绍了一种安置在加油站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作用是当易燃气体浓度超过设置的标准后,就会自动报警,它的好处是可以预防火灾发生。
后来我们又来到了二楼,这里展示了教育信息化、旅游信息化、医疗信息化、交通信息化、数字无线公交、数字超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数字超市,因为它是那么的方便、快捷,现在在超市买东西,都要一个个地刷条码,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数字超市,只需把所需的商品放到购物车,推着购物车经过出口就能全部扫描,并且可以用手机刷卡付款。我相信这个设施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普及的。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还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沟通变得更方便、更简单。通过这次的参观和体验,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我要研制出更多的高科技产品,为祖国多做一份贡献。
金燕小学校园记者 邓洋洋
信息走向未来
信息,时时处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和郑州日报的小记者们一起,来到了郑州移动信息大厦进行参观。
一进门,我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一个大屏幕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通过大屏幕上的游走信息我了解到中国移动公司在这10年之中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这10年的进步中,中国移动公司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参观,我还认识了一种“二维码”标记,这个标记的用途可大了。只要用手机拍下这个标记,就可以在手机上买各种东西或作为汽车上的GPS导航仪。真是方便极了!
“二维码”标记的用途还多着呢。比如,你要出去旅游,这个“二维码”就可以显示自己的“力量”,告诉你哪个景点好,还可以直接买票呢!如果生病了,而又想请好的大夫给你看病,就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来预约。怎么样?方便吧!不仅如此,手机还可以当卡一样“随便刷”,这样一来,可省了我们好多时间呢!
信息,大范围、更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希望到那时,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轻松便捷!
金沙小学校园记者 邹少杰 辅导老师 时 旭
信息伴我飞翔
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讯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从固定电话、BP机、大哥大到手机再到如今的智能手机(3G手机),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快捷。想知道未来的通讯工具是怎样的吗?那就和郑州日报的小记者一起走进郑州移动通信大厦吧!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成果展示区,它分为沙盘、互动桌面、大屏幕三个部分,大屏幕上还在播放着移动信息化业务的介绍,移动信息化广泛运用于教育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旅游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等八个方面。
大家知道二维码吗?它是用黑白相间的矩形方阵组成的卡片。二维码可以帮您辨别商品、火车票的真伪。此外二维码在旅游信息化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呢!这种功能被称为“二维码导览”,“二维码导览”是手机二维码在旅游中的应用。在景区的各个景点中设置二维码标识,游客到达景点后用手机拍摄景点设置的二维码标识后,手机就能立即显示出该景点的详细介绍,所以说,二维码导览就像是无人陪伴时的“自助导游”。
以后,如果您有机会走进大学的校园,您将在校园内看见一个四四方方的设备,它可以用于校内食堂、超市的小额支付,宿舍、教室等场所的出入门考勤管理,另外,也可以在校内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平台上完成身份识别及进行图书的借阅等——它就是“高校一卡通”。
另外呢,移动信息化业务还运用于城管通、警务通、供销通、无线传感器等,为这些行业提供了现代化的信息。
最后,我们看了一个小短片,是智能通讯工具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介绍,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黄河路第一小学校园记者 崔曼蕾
沟通无处不在 用心感动未来
近日,我们郑州日报小记者团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郑州移动信息大厦参观学习。
刚一来到大厦,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环形大厅,大厅有两层、十七个区域、190多个体验地点。说着,我们就来到了第一层的成果展示区。区内的大平台非常的高科技,讲解员阿姨用手一点,就有动画出来,特别奇妙。在二楼有很多体验点,比如教育信息化、数字超市、交通、医疗信息化……而其中农业养殖最能吸引我:这里有无线鱼塘监控设施,通过无线采集终端,实施监测鱼塘温度、酸碱度、含氧量等数据,当超出正常的数据时手机会发出警报,使农民在远离鱼塘时也能掌握情况及时处理,这样既保证了产量,也可以增加农民的自由时间,岂不一举两得。
随后讲解员阿姨还讲了我们身边的一些常用信息知识,如:校信通、平安卡、亲情电话等。
沟通无处不在,用心感动未来!时间到了,我们的参观也结束了,我们个个满怀留恋地离开了这里……
金燕小学校园记者 张珍珍
我是小记者,我骄傲
今天我们郑州日报小记者团要去郑州移动信息大厦参观采访,早上上了车,过了大约1个小时,到了目的地。才8点半,我熟悉了一下环境,接着老师来了,我们进了移动公司内部。
有一位姐姐做了我们的介绍员,她介绍得非常详细。高科技时代已经来到,有很多神奇的东西。比如:无线传感器。把无线传感器装在公共设施上,这个东西如果被偷了,移动公司大屏就会显示出被偷东西的地点,然后通知附近施工单位,这样就能确保公共设施的安全。还有一个特别神奇的东西是数据传送机,它的功能是先对着自己的手机说想说的话,之后再通过手机打到传真机上,最后再通过传真机发送到大喇叭上。
在展厅的二楼有一个教育信息化体验区是我最感兴趣的,该体验区主要介绍了一个现代化的信息卡——平安卡,它能将学生出入校门的信息以短信方式同步发到学生家长手机上。二楼还分别有医疗信息化,旅游信息化等体验区,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是我当上小记者的第一次采访,我特别兴奋,我以后要主动参加各种活动。我是小记者,我骄傲!
华山路小学校园记者 宋瑞杰
体验未来手机
周日早晨,我们小记者共同来到郑州移动公司体验现代化的科技。早晨的天气非常冷,我以为不会有太多人参加,但是来的人却超乎了我的意料,原来大家对这次活动都很感兴趣呀!然后,我们就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了体验区。
接待我们的是两位漂亮的阿姨,接下来的参观就是由她们进行介绍的。其中一位阿姨告诉我们,这个体验区分为两层,每一层的形状都是弧形。说着,我们便沿着这个弧形参观起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郑州全景的模拟沙盘和一个大屏幕,模拟沙盘旁边是一个触摸屏,只要把标有建筑名的圆圈拉到中间的大圆圈上,模拟沙盘上的建筑就会亮起来。接着,就听到阿姨介绍说,在未来我们郑州的果皮箱、井盖儿下、还有路灯上,都会安装有无线传感器,可以用手机控制他们,很神奇吧?接着,在农村信息化体验区,我们了解到以后还可以用手机给鱼塘加氧、给农田浇水,这样就方便多了。医疗信息化体验区也非常神奇,将来如果你生病了,而你又不想去医院排队等待,那么你就可以用手机提前预约专家,非常非常的方便。
然后,我们又到二楼参观,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大鱼缸里的海鱼,那些海鱼大小各异,色彩鲜亮,见了我们,它们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躲藏藏,不肯出来见我们,可爱极了!这些鱼可以用手机遥控喂食,在鱼该吃东西的时候,如果你不在家,用手机直接遥控,鱼就有食吃啦!
最后,我们小记者和家长们一同观看了一部非常现代化的科技小短片,使我感触很深,在未来的社会里真是科技无处不在呀。
这次体验,使我明白了我们郑州现代科技的发达,这使我无比骄傲。
华山路小学校园记者 李 璐
走进360行,小记者体验行
我们的都市区美好的信息化生活
今年正逢“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建设郑州都市区成为郑州市的发展目标。把郑州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有一个硬件必不可少,那就是城市信息化。现代城市的信息化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无线城市。
无线城市是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全市所有行政区域,向郑州市民提供在不同地点获取信息的服务,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郑州移动将进一步加快无线郑州的建设,全力推动郑州都市区建设,将把无线郑州打造成民生工程,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助力郑州都市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规划,“十二五”期间,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任务将是全面建设郑州都市区,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未来五年,郑州要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大力推进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努力建设组合有序、优势互补、整体协调的现代化大都市。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线城市的建设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政务畅通工程、移动互联网工程、平安城市工程以及物联网等等的建设将催生城市的信息化、现代化,将有效助力郑州走向现代都市。
2010年,郑州移动完成了政府移动办公平台的开发建设工作。该平台依托TD高速无线网络,整合信息资源,覆盖市、县、乡三级政府,通过政府办公自动化、网上审批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等项目,可以实现不同角色人群的“一点登陆、资源共享、规程管理、限时完成、主动告知”等功能。这一平台的建成,对进一步提升政府效能、打造阳光政府具有重要作用。
据悉,仅是2010年,郑州移动就投资了40亿元加大TD网络建设,使郑州市内的TD网络覆盖率达到99%以上,网络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完成了包括市委、市政府、商务楼宇、酒店、学校等89个区域的WLAN无线网络建设,为无线城市建设提供了高质量的无线网络环境。
去年,郑州移动还建设了面积约300平方米、可容纳120个机柜、1200多台服务器的郑州市政府IDC机房,为建设数字化城市打造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平台。如今的郑东新区,已经实现了TD网络无缝覆盖,而未来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也将应用物联网传感技术,建立企业生产、物流、人员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提高传统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节能减排,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促进生产力发展。
此外,郑州移动推出的“交通信息化”、“旅游信息化”等应用平台,给市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足不出户就可以把车票、旅游门票、住宿全部搞定。可以说,“十二五”期间,无线城市的建设将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造民生工程
在郑州移动规划的无线郑州建设中,无限便民生活是四大项目之一,从其远期规划的“一揽子”民生信息服务、“一键式”便民生活服务等功用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
无线城市下,拥有一部能上网的手机,就可以足不出户及时查询天气预报、个人公积金、水电气缴费等信息,可以查询城市商家优惠信息,而且信息查询后还可直接用手机支付。将来,出门后忘关家电就不怕了,利用物联网技术,远程控制家里的家电轻松就能实现。试想,这是何等惬意的生活。
有一个最近的例子可以充分证明无线郑州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极大便利。近期,我省遭遇严重旱情,各地区麦田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面对这一情况,郑州移动利用农信通业务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水利、气象、农业科技等职能部门沟通,向农户发送抗旱知识及农作物栽培知识,指导农民科学抗旱和生产生活;发挥农村大喇叭业务的作用,及时通知村民在小麦浇灌时注意的细节,并通过大喇叭将灌溉所需要的油料供应、机械设备维修地点等信息进行提前告知;还建立“抗旱保苗”飞信群组,及时将抗旱工作政策、安排及进展情况等信息转发给各乡镇干部职工、村干部以及抗旱指挥人员,使他们更加全面了解旱情,更高效地指导抗旱工作。这样贴近民生的行动,受到相关部门和大量农户的热烈欢迎。
去年,郑州移动还推出了“医患通”,这是一个“疾病预防、就医服务、远程医疗”三位一体的医患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将药价查询、预约专家门诊、医疗投诉、养生知识咨询等内容都整合到该平台上,患者只需发个短信就能很快得到回复。据悉,目前郑州市所有医院都可以实现手机挂号。可以说,有了它,即使是住在偏远地区,也随时可以享受到省会医学专家的医疗服务,给百姓提供了不少便利。
另外,“实时路况直播、数字超市、高速一卡通……”这样的民生工程建设,都为市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开启4G未来
近日,本报小记者组团参观了郑州移动的信息化展厅,孩子们不仅尽情遨游在现代信息科技的海洋中,还提前窥视了信息技术的未来——4G。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移动已经开启了这一未来,目前我国已经有7个城市在建设TD-LTE规模试验网即4G网络,而郑州有望在不久后加入这一行列。
2010年10月,由我国主导的TD-LTE增强型入选成为4G国际标准,和LTE FDD一起成为4G国际两大主流标准。前不久,中国移动决定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7个城市建设TD-LTE规模试验网。将在这7个城市建成超过1000个基站的TD-LTE规模技术试验网络,并于2011年下半年推出TD-LTE上网卡供用户体验。
TD-LTE的上网峰值速度将达到每秒上百兆,是目前3G上网速度的10倍以上,能承载在线高清视频会议等宽带数据业务,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提供网络支撑。中国移动表示,将在规模技术试验的基础上推进TD-LTE网络建设。
中国移动广泛联合国内外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从标准制定、芯片设计、终端制造各个环节,实现TD-LTE与LTE FDD的兼容与融合发展,推动TD-LTE走出国门,形成国际化的TD-LTE产业链。丹麦、波兰的运营商已经签订TD-LTE商用网建设合同,印度多个运营商已经发布TD-LTE商用计划,预计2011年将有超过10个国家和地区开始TD-LTE商用部署。
4G时代给用户带来的当然不仅是更快捷的网络。近日,中国移动发出了4G时代不要再区分手机制式,提倡全球兼容手机的呼吁,得到了国际组织、芯片制造商、手机制造商以及电信运营商的广泛响应,现已有世界主要芯片开发商制造出成品。也许不用多久,我们就可以用上这种手机啦。
本报记者 赵 羲
近日,郑州日报小记者开展“走进360行,小记者体验行”活动,小记者们将走进郑州市的各行各业,参观采访,体验各个行业在高速发展中为郑州带来的巨大变化,亲身感受社会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5
ZHENGZHOU DAILY
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编辑 曾艳芳 校对 宋院红
电话 67655632 Email:zzrb5271@vip.163.com
专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