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出真情
本报记者 聂春洁 通讯员 庞华
“司大妈,今天要买菜吗?大叔需要翻身吗?”每天一大早,住在郑汴路49号院的司惠芬老人家就响起了敲门声,司惠芬说,这是康桥花园社区“一对一”帮扶成员上门探望来了。
今年70多岁的司惠芬和丈夫胡谦都是电子秤厂退休职工,胡谦10多年前患重病,此后便处于植物人状态,身边一刻离不开人。司惠芬说,两人唯一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全靠自己一个人照顾丈夫,“出门买个菜都要担心他在家出事,心里这根弦一直绷着。”自从康桥花园社区开展“一对一”帮扶以来,社区工作人员石秀彩便和司惠芬一家结成了帮扶对子,每天上门探访。石秀彩是个热心人,除了社区安排的帮扶工作外,她还主动担负起帮司大妈买菜、帮卧床不起的胡谦老人翻身、擦身子的工作。
石秀彩说:“司大妈都70多岁的人了,跟我妈年龄差不多,每次看着她给大叔翻身那么费力,我都觉得特别心疼,能搭一把手就搭一把手。”近日雨雪天气期间,石秀彩考虑到司大妈出门不便,便每天主动帮忙买菜,每次送菜上门时,老人都要拉住她说上半天话。石秀彩说:“只要能让老人缓一缓、松口气儿,我们这帮扶工作就没白做。”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像这样的“一对一”帮扶,康桥花园社区里共有13组。工作人员表示,帮扶工作不能搞花架子,只有经常上门才能知道居民具体有哪些困难,才能将帮扶做细、做好,群众才能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