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桥隆飙》
国民党不信苍生信鬼神
赞美情敌
张学良与中国的汽车梦
25
17
笑它36000场
南国苏风
和平之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张学良与中国的汽车梦

张学良与中国的汽车梦

李 波

第一次自制车的梦想,与少帅张学良有关。而这一次的尝试,中国人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汽车梦。中国第一辆自制车,也诞生于东北沈阳。

首先提出制造汽车的是张学良。当只有20多岁的张学良从海外留学回来,对中国没有自己的汽车制造业深有感触。进口汽车不仅价格昂贵,更令人头疼的是,维修时常困扰于配件,因此张学良心里早有建立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想法。

1928年12月29日,他宣布东北易帜。内战一停,武器需求量减少,奉天迫击炮厂厂长李宜春等人建议化兵为工,利用厂里现有设备生产民用品,转产汽车、暖房材料等民用品。这建议正合了张学良多年来的心愿。

1929年5月,张学良将奉天迫击炮厂改为辽宁迫击炮厂,他将辽宁迫击炮厂的4万余元(旧币)拨出,作为研制汽车所用料的费。随后又拨款70万元为试制和生产费用。工厂聘请了美籍技师麦尔斯为总工程师,并聘请国内外大学和专科毕业的技术人员任工厂的重要职务。

当时国内无人能独立完成汽车设计,李宜春不得不仿制。他从美国购进“瑞雷号”载货汽车散件,通过大量的拆装试验,又根据国内道路情况和实际需求,仿制出两种型号的载货汽车:一种为100型,载重量为3吨,适合道路条件较差的地区;另一种为75型,载重量2吨,适合路况较好的城镇。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1931年5月31日,民生牌75型载货汽车终于问世。《交通史料》记载,民生工厂所制的这辆车为75型65马力、载重量为4000磅(约1.82吨),最高车速为每小时40公里。自行设计的缓冲式后轴也有自己的特点,水箱分为4部,即使一部损坏,汽车仍然照常行驶。

当时有人做了统计:在全车666种零件中,有464种是自制的,202种是进口的(主要是发动机、电器件、精密齿轮、轴承等),“国产化”率高达70%,在国内机械工业水平极低的条件下,能够达到这一水平,相当不易。

民生牌汽车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1931年9月12日,在全国道路协会主办的上海市展览会上,一辆棕色的民生汽车成为全场的明星。它被放在展厅中央,前保险杠上用中、英两种文字写着:“载重后行驶粗劣之路能力极强,驶平坦之途速率增大。”并附带主要零部件的图纸,以及自制、外购零部件一览表。蒋介石派张群作为代表参加展览会,时任外交部长的王正延、实业部长孔祥熙也都亲自到会祝贺。

可惜民生牌生不逢时。6天后,“九一八”事变爆发,沈阳沦入日寇的铁蹄下。民生工厂曾有一个批量生产计划,每年要生产75型汽车100辆、100型汽车50辆。第一辆汽车试制成功时,工厂已经准备好了50辆左右的零部件。然而工厂被日军侵占,即将完成的首批汽车及零件被日军全部拖走,刚刚萌芽的中国民族汽车制造业就这样被扼杀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