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藤花香》
母亲的菜园
感恩哀思清明节
诗二首
30
22
高山流水
荔枝漫话
湘水秋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荔枝漫话

刘学友

荔枝是世上最甜美的水果之一,由于它的甜美,价格不菲,过去曾是有钱人家的供品,一般老百姓粘不到边儿。

荔枝生长在南方,北方不长,生活在北方的老百姓对它更不了解。然而,这世上最甘美的荔枝,由于味道出色,加之承载了较多的文化内涵,成了骚人墨客笔下描写和欣赏的对象。

唐代大诗人杜牧唱道:“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道出了多么沉重的历史呀,他描写的是唐明皇宠爱妃子,为了满足她吃荔枝,用快马昼夜兼程送荔枝的典故。《新唐书·杨贵妃传记》云:“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当时唐都建在西京(即现在的西安,古时称长安)。西京不产荔枝,荔枝是岭南物。从广东广西一带到西安有数千里。古时交通工具只有马,不像现在有飞机,数千里一两个小时就飞到,那时用快马也得数天,为了保持荔枝的鲜嫩,官府不得不采取接力式的快马传送,才有了味未变的效果。由于唐明皇的沉湎酒色,使安禄山有机可乘,发生了叛乱。叛军所到之处,官府纷纷投降,安禄山所占直逼西京。唐明皇为了保命,不得不放下西京,逃往成都避难,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一带),随行的将士们将国破家亡的罪过全部归罪于宰相杨国忠兄妹身上,杀死了杨国忠,并逼唐明皇缢死杨贵妃,为了保国,唐明皇无奈,忍痛缢死了杨贵妃,后平叛了安禄山之乱。

苏轼的《荔枝叹》云:“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更是把荔枝说得血淋淋的了,好像唐王朝的国破家亡是与这鲜美的荔枝有关,真是冤枉了这个甘美的食物。

现代作家杨朔也钟情于荔枝,他的《荔枝蜜》写得很有风采,通过荔枝展现了新的时代生活画面。

我认识荔枝大概是到了青年时期。小时候家庭困难,别说荔枝,就是比较普通的苹果,一年也未必吃得上几个。

我最早吃到荔枝是在30年前。当时吃它,也并不知道它是荔枝,只知道它是一种可吃的果子。是别人给的,就给一个。这是一颗已经风干的荔枝,它的皮干瘪得像一块老树皮,撕开皱皮,里面有一颗干黑的果儿,摸一摸,有一层很薄的皮,紧紧地粘在一颗黑核上,我无法把薄薄的皮撕下来,当时也不知道这皮就是可吃的荔枝肉,只好把整个核儿都放在嘴里,立刻有一丝甜味,淡淡的甜味,那层薄皮很快被吞噬掉了,而那颗核儿还含在嘴里,我以为这核儿才是真正的果实,一咬,核儿不硬,很快被咬裂,有一种淡苦的味道,才知道这核儿不可吃,该吃的是那层薄薄的皮。这就是我第一次吃到的荔枝——一颗已经风干的荔枝,它仍然给我留下了甜味的感觉。

此后过了几年,我吃到了一次带水的荔枝。那是在我有了孩子以后。一次带孩子上街,孩子要吃荔枝,可他不知道那是什么玩意。10元钱一斤。我一个月工资50多元。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买了一斤,自己也尝了一颗。这荔枝虽然不算太新鲜,但是未风干。皮略带绿色。剥掉皮,有白肉。咬一口,有液汁。好甜的液汁!剥了几颗,手上都有粘汁了,这是糖汁,含一下手指,甜味就钻入你的心田里,这就是荔枝。

吃荔枝,我自然又想到了唐朝的胖妇杨玉环,即杨贵妃。杨贵妃为什么胖?与她爱吃荔枝有关系吗?据科学证明,爱吃甜的人,容易长胖,杨贵妃嗜荔枝如命,拼命吃糖,她能不胖吗?胖独领了唐朝数十年的审美观。由于杨贵妃胖,这个使六千粉黛无颜色的胖妇,让大唐皇帝唐明皇宠爱无比,牵肠挂肚。当然,糖还有美颜的功能。杨玉环虽胖,由于她营养丰富,胖如美玉,肤如凝脂。唐明皇爱杨贵妃达到了疯狂的地步,这份爱是一份真爱,是一份流传千古的爱情。唐明皇在政治上有缺陷,其爱情故事却风流千古。

这几年,荔枝没少吃。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南方独有的许多水果,北方货架上比比皆是,价格也不贵。荔枝再也不是过去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贡品般的东西了,而早已变成一种给广大百姓带来快乐的甘甜的水果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