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市政协召开十二届
十四次常委会议
宇通投巨资打造
千亿商用车集团
全心全意 为烧伤患者再造美丽人生
民间绝活绿城广场齐亮相
双连壶献礼
拜祖大典
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
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
助推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
推进“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全心全意 为烧伤患者再造美丽人生
——记中南六省烧伤领域的医学“泰斗”、河南省烧伤诊治中心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中心主任牛希华

本报记者 汪 辉 通讯员 秦 川 傅干余 文/图

领军专家,烧伤中心主任牛希华主任医师。她是中南六省烧伤领域的医学“泰斗”,河南省人民健康好卫士,带着火热的激情在烧伤中心战斗了30多个春秋,拯救生命无数,用奉献和专注铸就了烧伤中心享誉全国的专科品牌。

牛希华(右)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领军专家表彰颁奖大会上领奖。

35年来,她深爱着这个让人“惨不忍睹”的烧伤专业,从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到鬓生华发的国内烧伤界重量级专家,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

35年来,她呕心沥血、锐意拼搏,让一个仅有两名医生、12张床位的烧伤“小儿科”,蝶变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全烧伤诊治中心专科品牌。

35年来,她甘当“人梯”,带出了500多名专家队伍,打造了一支国内烧伤界的“王牌军团”。

她,就是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中心主任、河南省烧伤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郑州市卫生系统改革开放30年突出贡献者、河南省百名巾帼科技英才者、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牛希华。

新华社内参《动态情样》曾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原省委书记徐光春曾批示,要求全省广大医务人员向牛希华同志学习。

●看到牛希华

患者就有了希望

35年来,对于牛希华来说,基本上她的每一天都是从烧伤中心病房楼开始的。7点钟,她会准时出现在这里,从BICU开始逐层巡房。

烧伤中心有3个病区,一个BICU病房。一病区住的是小儿烧伤患者,二病区是中小面积烧伤、电烧伤、化学烧伤、特殊部位烧伤患者,三病区是大面积烧伤的危重患者。

每个病区的患者都熟悉牛希华亲切的面容,每天早晨看到她的微笑,心里就很安定。

一位名叫封文华的患者,在一起意外的火灾事故中被烧成重伤,牛希华亲自为他手术。

他伤后情绪抑郁,牛希华经常和他谈心,耐心宽慰他勇敢面对人生。最终,封文华的双臂和双手不仅恢复了功能,而且也有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封文华激动地说:“牛希华主任是我的救命恩人,也是我全家的恩人,是她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如同我的再生父母。”

●在最脏最累的岗位上

她奉献着一切

1976年,风华正茂的牛希华从河南医科大学(现郑州大学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工作。当时,科室只有12张病床,两名医生。

创立之初的烧伤科条件简陋让人心灰意冷,病房里惨不忍睹的情景让人不寒而栗。

面对病床上躺着的一个个残肢断臂、肢体粘连、赤身裸体、散发着腥臊恶臭的烧伤患者,一同分配来的几个大学生惊呆了。

没几天,几个分来的大学生就纷纷另谋高就了。但牛希华坚持了下来,她成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个分到烧伤科的女大学生,并在烧伤科一干就是35年。

医学界有句话:“金眼科,银外科,最脏最累妇产科。”而烧伤科却是比妇产科更脏更累的地方。没有去过烧伤科病房的人,是永远体会不到这种感觉的。

虽然现在条件改善了很多,但是走进烧伤中心病区,还是能闻到一股其他科室没有的味道。

那是烧伤患者的体味和涂抹的药物混合在一起散发出的味道,而与这股难闻味道相伴的,是烧伤患者面目全非的惨相。

如果没有坚韧的神经、强大的意志,根本没有办法在这里长年累月地工作。

由于失去了皮肤的天然屏障,大面积烧伤患者往往躯体冰凉,又不能盖被子,以前没有远红外保暖的时候,需要用大瓦数的灯泡炙烤。

每次换药的时候,全副武装的医生都要在这种湿热、蒸烤的状态下操作很久。“那时候才叫难熬,现在条件好多了。”牛希华淡淡地说。

这还只是视觉和嗅觉的冲击,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烧伤科医生还必须面对清洗创面和换药工作。那滋味,让人一个星期想起来都没有食欲。

一年夏天,烧伤中心收治了一位从外地转来的高压电击伤患者,牛希华一层一层揭去纱布,一股强烈的恶臭立刻弥漫整个走廊。

纱布下,患者坏死肌肉组织已经腐烂生蛆,家属及其他人员呛得捂着鼻子,纷纷躲了出去。

面对这种令人窒息的场面,牛希华镇定地一边安慰病人,一边仔细地清洗创面,直到换完药,她才冲进卫生间呕吐不止。

整天面对这些,是什么力量让牛希华坚持下来的?

牛希华说:“是医生的神圣职责,烧伤科医生的责任让我这么做。”

(下转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