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视觉新闻 上一版3
世界和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世界和平
难以释怀的牵挂。
五星红旗伴征程。
野外救援演练。
学习维和知识。
近三个月的集中训练,每名队员都要口服及注射13种疫苗。
虽未与战友一起踏上征程,他们依然令人骄傲。
高强度的素质拓展训练。

—— 中国第八批赴苏丹瓦乌维和医疗队剪影

在这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在新郑市某汽车营,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官兵,他们每天除了进行刻苦的军事训练,还要以量化方式突击英语;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注射服用了13种疫苗、药剂……他们,就是在此集训的济南军区第八批赴苏丹瓦乌维和医疗队的队员。

人们常说,为人民服务的各类工种里没有职位高低,没有贡献大小,但我更愿意用浓厚的笔墨来记录我眼中的维和医疗部队。赴苏丹执行维和任务,是我国致力于、展示大国形象的具体行动,对于每一位参加维和行动的官兵来讲,都使命神圣、责任重大。此次被确定为赴苏丹执行维和行动预选人员的63人,都是政治过硬、技能精湛、表现出色的同志。经过为期三个月的封闭式集中训练,他们将担负起保障联合国1000多名维和人员的身体健康及当地居民的疾病治疗任务。

维和集训时间紧、任务重,对每个参训人员都是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每天早上跑1000米,下午跑3000米,女同志也不例外。”战士王延超介绍说。两场长跑之间,还要穿插进行俯卧撑、仰卧起坐、5×10米折返跑等科目训练。一次次体能测试考核表中优异的成绩,见证了他们由普通一兵到维和战士的转变。

21岁的岳海潮是63名战士中年龄最小的,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刚结束队里组织的第四次实弹射击,温习轻武器的性能和操作知识。“维和任务区环境特殊复杂,队里还邀请了徐州工程兵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的教授,组织我们学习军事地形学、野战生存、地雷常识等内容。”通过学习与集训,小岳的军事技能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

英语也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一只“拦路虎”,按照要求,普通战士要掌握100句日常用语,一般干部要掌握300句日常用语。集训期间,队员们集中上课,课下分组辅导,互帮互教。“经常能看到队员们用英语相互提问、情景对话的场景。”队员王锦波说。

26日晚11点,战士们从新郑机场出发,远赴苏丹执行维和任务。当飞机逐渐远离跑道,消失在人们视线里的时候,我们不禁想到,这群年轻但有着丰富经验的队伍每个人都是心里藏着太多对祖国、亲人的牵挂离开家乡的。在外人眼中,他们是神圣的维和战士,然而离别在即,他们心中都有放不下的牵挂。63名战士中,有9名战士的孩子不满1周岁。联勤部车队司机孟凡生的孩子才刚出生3个月,他就要远赴他乡。同时,受维和部队编制所限,马玉红、杨海洋、吴迪三名战士不能亲赴苏丹参与维和行动,谈起这三个月的集训生活,37岁的马玉红说:“作为一名老兵,我愿意把机会留给年轻人,但我永远是维和医疗部队的一员,我会继续关注前线的情况,时刻准备着。”

策划 杨 光 王 璇 本报记者 许大桥 陈 靖 实习生 徐宗福 摄影报道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