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郑 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11
33
tpzz1110382
tpzz111038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民国新风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打开了“民国之门”,“拉开了一个新纪元的开始”。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使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不仅猛烈地冲击了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还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造成了一代新风。1912年3月5日出版的《时报》用5个成、5个灭和17个兴、17个灭,高度概括了这种新风。其中5个成、5个灭即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17个兴、17个灭即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爱华兜兴,女兜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马路兴,城垣卷栅灭;律师兴,讼师灭;枪毙兴,斩绞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同时,破除神权,反对迷信,改革旧的婚丧礼俗,也是民初社会风尚演变的重要内容。民初社会风尚演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崇洋”倾向,与“去土存洋”相补充的,是奢靡、虚华风气的存在。民初,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对于人的价值,产生了新的认识;对政治生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职业和学问改变了以往的看法;对于消费生活,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民初社会风尚的演变,发端于清末,急剧变化与辛亥革命以后,主要表现形式是追新慕异,去土求洋,主要内容是以西方资产阶级的人生哲理,取代儒家的伦理纲常等,反映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性思想为武器,革除旧的陈规陋习,为社会前进开辟道路的愿望。不过,这种社会风尚革新的影响仅限大、中、小城市,对于广大农村则影响甚微。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