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史海拾珠 上一版3  4下一版
段子的力量
心静自然静
快乐即自足
精神海洋中的珍珠
唐朝无厘头谋反事件
踹自己一脚的智慧
春耦斋舞会上的领袖们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段子的力量

段子这个词,什么时候流行起来,真说不清楚。杨宪益先生回忆上世纪50年代,文艺界人士联欢,地点在中南海紫光阁,毛主席他老人家亲自点名,让侯宝林说个笑话。所谓笑话,就是今天的段子。这是非同一般的赏脸,无上光荣,对艺人来说,值得一辈子夸耀。

尽管喜欢中国的传统相声,如此良辰美景,伟大领袖更愿意听即兴创作的段子。相声大师开始发挥。杨宪益并没写侯宝林说了什么,也没提自己的感受,只说毛一边听,一边哈哈大笑,非常开心。杨宪益的回忆文字,印象最深的是接下来一句话,“我只是坐在那里欣赏和跟着鼓掌而已”。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大家当时还是紧张,段子再精彩,毕竟身边坐着红太阳。

杨宪益喜欢喝酒,酒能壮胆,有一次,毛主席宴请文艺界,是个大场面,摆了很多桌。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参加,作家们坐在一起,几杯酒下肚,杨宪益来劲了,十分鲁莽地问身边的杜鹏程,就是那个写《保卫延安》的小说家,敢不敢去给老人家敬酒。杜也是个胆大的陕西汉子,说去就去,这可是好事,咱们过去表个心意。

在当时,真没什么人敢去敬酒,主桌上还坐着周恩来总理,朱德大元帅,董必武副主席。据杨宪益说,他们两个冒冒失失去了,谁也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大家都很意外,老人家有些吃惊,他的酒量显然不行,微笑着,不知道如何应付,一时间僵住了。幸亏周恩来机智灵敏,站起来说:“现今毛主席不喝酒,我来陪两位喝一杯。”

好段子永远是酒桌上的话题,前些日子与几位多年不见的老友怀旧,共同抱怨小时候不好玩。贵为祖国的花朵,正赶上“文革”,就没有什么开怀大笑的日子。我们的童年是张严肃的黑白照片,总是一本正经。记得粉碎“四人帮”后,第一次看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差一点笑岔了气。

现实生活中,无论什么段子,让人高高兴兴就好。生活在当下很幸福,随时随地,可以听到各种各样段子。拥有和享受段子,是时代文明的标志。有时候,太严肃太正经,高手挺身而出,来段谑而不虐的小笑话,振聋发聩,精神立刻为之一爽。

可惜段子太滥,也会有审美疲劳。仿佛山珍海味,吃多了也挑剔,也会腻。具有创新品质的好段子越来越少,泥沙俱下,说来说去就那点玩意儿。太多的段子横行,降低了,也降低了门槛。人们都自以为是侯宝林大师,结果说段子的乐不可支,自己在傻笑,别人根本笑不出来。

摘自《文苑》

段子的力量

叶兆言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