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14
1
时尚的《大风歌》
为他准备的谋杀
荷韵
第一副元旦对联
怀念赵寿山同志
启功书法
东山岭奇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14

正所谓“胃安则眠宁”,只要我们将脾胃调理好了,使脾胃的运化如常,那么想获得优质的睡眠就真的不是梦了。

献给慢性胃炎者的福音——慢性胃炎从脾胃调治之法

慢性胃炎主要是由于现代人饮食不节制,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或经常吃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再加上有些人还经常吸烟和酗酒,使脾胃受损,以致胃失和降,气机阻滞所致。

慢性胃炎在中医里属于“胃痛”的范畴,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主要是由于现代人饮食不节制,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或经常吃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再加上有些人还经常吸烟和酗酒,使脾胃受损,以致胃失和降,气机阻滞所致。或因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或肝郁化火,耗伤胃阴;或病久气滞血淤,阻滞胃络等引起。

慢性胃炎在临床辨证上主要有脾胃虚寒型和肝气犯胃型。

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调养

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多是因为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

我有一位经常跑业务的朋友,他在业务忙时根本无暇顾及吃饭,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后来,他就感觉胃有些隐隐作痛,平时喜欢吃热的东西,胃难受的时候按着会感觉舒服,饿的时候疼痛明显,吃东西后就会有所缓解,平时食欲也不怎么好,有时还泛吐清水,浑身无力,四肢冰凉。刚开始,他以为是消化不良,也没有太在意。有一次,他肚子疼得受不了,去医院检查,结果是慢性胃炎。

吃了几次药后,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后来他找我帮他做调养。我发现其苔薄白,脉细弱,属于脾胃虚寒型的胃炎。我为其温针(在针入皮下的毫针柄上,或针体部用艾绒烧热,使热通过针体传入体内)足三里穴、内关穴来治疗。此法具有温阳散寒、补益脾胃、温通经络、活血化淤的功效。经过两个疗程后,他的各项症状明显减轻。

对于此类型的胃炎,我们平时可以通过按摩来进行调养。每天坚持按摩足三里穴、内关穴、肾俞穴、气海穴各3~5分钟。

我们还可以采用敷脐法来进行调养:取娑罗子、水菖蒲、干姜、 食盐各适量捣烂,烤热后敷于脐部,同时开水冲服催吐。对于脾胃虚弱、饮食积滞引起的胃痛很有效果。

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的调养

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是因为肝气太过克制脾土,导致胃脘部饱闷不适或胀满疼痛,吃完东西后病情加重,痛无定处,常伴有气频繁,放屁后感觉舒服。这时我们可以选肝俞穴、梁丘穴、阳陵泉穴、太冲穴进行按摩。

肝俞穴为肝的背俞穴,有疏肝利胆、理气止痛的功效。此穴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俯卧,在第9胸椎棘 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

阳陵泉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胆的下合穴。此穴在小腿的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处。取穴时,正坐,屈膝成90°,在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缘与下缘交叉处能看到一个凹陷,阳陵泉穴即在此处。

梁丘穴是胃经的郄穴,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

以上穴位搭配互用,有很好的舒肝健脾之功效,可在每天分别对每个穴位进行按摩3~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敷脐法也可缓解此类型胃炎引起的胃痛:取川楝子、元胡、香附各6克,沉香3克,共捣成末,再用适量的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边用纱布固定住。每天换药1次。

由于饮食因素在慢性胃炎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防治胃炎的关键。平时在饮食上,我们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肥、甘、厚、腻、辛辣等食物;宜细嚼慢咽,切忌暴饮暴食及食无定时;注意饮食卫生;少饮烈酒及浓茶。

从根本上告别肥胖——肥胖从脾胃调治之法

肥胖与五脏都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从脾胃的角度来说,脾胃功能失调才是肥胖的根本原因。

看自己是不是肥胖,可以先了解一下自己的体重指数,即BMI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这个体重指数如何计算呢?有个公式:

BMI=体重(kg)/身高2(m2)。

根据这个公式,再根据我国成年人的体重指数标准(正常体重:18.5≤BMI<23.9;超重:BMI≥24;肥胖:BMI≥28),我们就能判断出自己的体重是不是超标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