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14
1
时尚的《大风歌》
为他准备的谋杀
荷韵
第一副元旦对联
怀念赵寿山同志
启功书法
东山岭奇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时尚的《大风歌》

时尚的《大风歌》

《大风歌》读起来酣畅淋漓,真的很过瘾。可是,我不禁怀疑,这是在讲述两千多年的汉初风云际会、征伐故事吗?我怎么听起来,有点像是骨灰级玩家在介绍“帝国时代”之类的网络游戏呢。对此,王立群教授一再解释:自己的写作和讲述延续了以往的严谨、平实的作风,但同时也有突破,那就是在语言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从标题到内文,幽默了许多。

相比王立群以前的《读史记》系列图书的一板一眼、文白夹杂,这本书显得亲切多了,单看章节名,与市场接轨得非常彻底。比如说第八章讲述刘邦委屈受封巴蜀之地后,励精图治出关,须臾之间便还定三秦,“我刘邦又回来了”这个标题很有喜感,活脱脱彰显了一个暴得大名的市井泼皮之狂,莫非正是胡汉山的祖师爷么?

不过,王教授将鸿门宴“命悬一线的一顿饭”说成是“五个明白人(刘邦、张良、范增、项庄、项伯)陪着一个糊涂蛋(项羽吃饭罢了)”。“项羽在政治上的低智商已经表露无遗,这和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以为,鸿门宴疑点重重,情节极其不合常理,可能是杜撰的产物。刘邦靠三言两语就把项羽忽悠得出卖自己的眼线,项羽的政治智商真的这么低吗?

《史记》记载,在鸿门宴之前,项羽两度大破章邯,其间,还同意陈余劝降章邯。项羽既劝降又施大棒的政治智慧,和刘邦听取张良给的智取峣关的计谋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鸿门宴后,项羽和范增都真切地感受到刘邦谋夺天下之意,但是不愿意落下负约的恶名,引起更大的祸乱,所以仍然封了刘邦一个汉王,忽悠说“巴蜀之地本来就是属于关中的”。同时三分关中地区,避免一支独大的局面扰乱战后分封的战略部署。这些事迹表明,项羽有很深厚的政治心机,不仅处处防范刘邦,而且更有对战后的政治秩序的通盘考量。

在我看来,鸿门宴本来就是一次很平常的宴会,项羽根本不是政治低能儿,刘邦不死只是因为项羽本无意杀刘邦。

至于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为什么要把项羽妖魔化成一个弱智,我也只能感叹:再聪明的史家也不能免俗。大汉天下,穿凿附会于刘邦身上的传奇多了去了。鸿门宴上成功逃过一劫,在外人看来必定有刘邦胆识过人的因素,这自然可以成为为刘邦脸上贴金、妖魔化项羽的绝佳材料。所以,一场平淡无奇的宴会,日渐夸张神奇起来,穿凿附会的成分越来越多,以至于有悖情理。空城计不就是一次美丽的谎言吗?今人都了然,为何独独对鸿门宴不了然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