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裴其娟 通讯员 熊耀宇)今年1至2月,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实现“十二五”精彩开局。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1.3亿元,同比增长280%,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总产值完成31.5亿元,同比增长5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7亿元,同比增长275.5%;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完成40.6亿元,同比增长298%,工业已成为经开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实施“工业立区”战略,是经开区克服短腿的必由之路,也是经开区在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发挥郑州核心增长极进程中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站在“十二五”新的起点,经开区紧紧抓住并用好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难得机遇,着力培育一批年产值过百亿、过千亿,具有永续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产业集群,延长产业增值链和就业链,全面形成龙头企业率先领跑,中小企业竞相发力的局面,从而不断提升经开区工业竞争力,完成从工业“立区”、“兴区”到“强区”的嬗变,实现“工业新跨越”。
根据经开区“十二五”规划,将重点发展以海马、日产、宇通、东风等汽车项目为龙头,形成超两千亿汽车工业园;以美国杜邦、百事可乐、双汇、中粮、中烟等龙头项目,形成超1000亿食品工业园;以中国龙工机械、郑煤机、中铁盾构等龙头项目,形成超500亿装备制造工业园;以出口加工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为龙头,形成超200亿保税物流产业园;以国药、华润、九州通等医药物流项目为龙头,发展形成超200亿医药物流产业园。以晶诚科技、旭飞光电、恒基勤上光电等项目为龙头,形成超100亿电子信息工业园。到“十二五”末,全区引进3个以上百亿重大项目,培育5个以上百亿骨干企业,形成8个超百亿产业集群。同时,继续实施“科技兴区”战略,成为促进人才广聚博纳的“开放港”、人才合理流动的“自由港”、人才成就事业的“创业港”。“十二五”末,全区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6.5%,为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环境。
五年后,经开区经济发展速度将高于全市5个百分点,实现“七个倍增”,即GDP达到28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2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47亿美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3.1倍、6.7倍、3.3倍、3.3倍、2.3倍、2.3倍和3.2倍。成为郑州都市区东南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中原经济区先进制造业核心集聚区。
工业崛起后的经开区,将悄然转型提升,向产城融合的生态工业新城迈进。“十二五”期间,将启动滨水商务区开发建设,完成滨水新区6平方公里开发建设,使建成区面积达到63平方公里,创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工业强力支撑下的经开区,必将成为郑州经济发展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