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慈善工作会议
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6
编辑 王京华 校对 宋院红
电话 67655632Email:zzrb5271@vip.163.com
慰问晨露国际爱童园
慰问困难群众
让慈善账单“曝晒”在阳光之下
郑州慈善总会成立监事会
阳光下的慈善更暖人心
本报记者 李 娜 文 李焱 图
捐赠求助电话:68665328 68665308 捐款账户:90501880190000401 开户行:郑州银行互助路支行
第三期
慈善
郑州
慈善账单,只有曝晒在阳光之下,才更显公信力。
慈善救助,只有让捐款者清清楚楚,才更能让人信服。
邀请社会各界人士监督慈善账单的每一笔钱款进出,成立监事会,慈善资金运行对社会公开透明,是郑州慈善总会今年打出的一张靓丽名片。
阳光下的慈善,将更温暖人心、鼓励人心。
“慈善账单、慈善捐赠、慈善救助这些问题,不仅要做到慈善工作人员心中有数,更要曝晒在阳光之下,让全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监督、参与慈善工作。郑州慈善总会将一如既往的在阳光下操作慈善工作,真心实意地感谢社会各界捐赠,全心全力地对困难群众进行救助。”谈到这个话题,郑州慈善总会会长武国瑞如是说。
就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郑州慈善工作会议上,郑州慈善总会重磅出击,将“透明慈善”作为又一个工作创新点向市民承诺:为了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郑州慈善总会宣布,成立监事会,广泛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捐赠者、受助代表、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人员,监督郑州慈善总会的募捐、监督慈善的救助、监督慈善工作的运行、监督项目的实施、评估和反馈。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形成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媒体监督三位一体的慈善监督机制,让参与我市慈善事业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更加‘放心’地来奉献爱心。”市民政局副局长、郑州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万民表示。
“这样以来,不仅捐款人可以理性地做慈善,慈善机构也可以透明地管钱、高效地花钱。”对此,武国瑞高度评价。
回眸2010
1.8亿元善款凝结沉甸甸的爱心
逐步上升的捐款总额,象征着郑州慈善总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有越来越高的公信力;也意味着,郑州市民的慈善意识正逐步觉醒,奉献爱心——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得到更好的继承和传扬。
就在2011年郑州慈善工作会议上,郑州慈善总会又一次向社会公布账单:“2010年,我市慈善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党委的关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下,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慈善组织运作’的指导方针,围绕‘安老、扶孤、助学、济困’的宗旨,以‘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改善民生、服务社会,多方筹措慈善资金,认真实施救助项目,努力提升慈善募捐工作水平。”
2010年,郑州慈善工作硕果累累,郑州爱心企业和市民参与慈善的热情高涨。
在郑州慈善总会办公室,有这样一本“爱心账”,里面详实地记录着每一笔爱心捐款:
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举行各类募捐、救助活动百余次,共接收善款1.8404亿元,其中公交车项目1.2155亿元,玉树灾区募捐善款2367.7万元,舟曲泥石流募捐善款141.2万元,慈善日活动募集善款2153.1万元,日常募集善款1587.6万元。
2010年郑州慈善总会在安老、抚孤、助学、济困、助医等方面捐赠支出1.387亿元,其中:捐赠玉树灾区2354万元;送温暖及日常救助1977万元;捐赠四川灾区113万元;捐赠公交车942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约10万人次。
看似冷冰冰的数字,却凝结着踊跃捐款、奉献爱心的数以万计的市民、单位的满腔热忱;看似没有任何意义的数字,也凝聚着受资助者的沉沉谢意。
回首2010
数个创新之举熠熠闪烁
创新,不仅仅意味着工作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的表现。
在2010年,郑州慈善总会不断转变工作方式,开拓救助渠道,在郑州慈善总会发展史上留下了几处浓墨重彩: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捐赠1500万元设立的“牵手工程”项目,全部用于对我市贫困大学生和孤儿的救助,这是郑州慈善总会历史上接收的最大一笔来自爱心企业的捐助。
河南康利达集团董事长薛景霞女士资助1000万元建立我市首例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薛景霞教育慈善基金”,用于助学济困、资助贫困大学生、赈灾扶贫。市委书记连维良亲切会见了河南康利达集团董事长薛景霞女士,并高度评价了薛景霞女士的善举。“薛景霞教育慈善基金”的建立标志着我市一种全新的慈善理念和模式的诞生。
郑州市煤炭局在我市建立了第一个行业基金“郑州市煤炭系统慈善基金”,所捐资金用于救助郑州市煤炭系统家庭困难职工、贫困群众及支持我市公益事业建设。
2010年,郑州慈善总会从募集善款中拿出1000万元与14家单位签订了20个慈善项目,20个签约项目涉及安老、抚孤、助学、助残、助困、助医、精神扶贫等多个方面,极大地扩大了慈善救助面。此次活动投入资金大,救助范围广,而且填补了国内慈善项目的空白。
2010年10月15日,在市青少年宫举行了2010年“郑州慈善日”捐赠仪式,省市领导、各县(市)区、市直机关、企业、部队官兵及社会各界人士等现场捐赠,全市共捐赠7595万元,比2009年“慈善日”活动捐赠多出3000余万元。创下自2007年我市设立“郑州慈善日”以来最高纪录。
回望2010
10万群众留下感动瞬间
2010年,究竟有多少困难群众从郑州慈善中受益?记者了解到,全市救助困难群众约10万人次。这10万人因为捐赠者的奉献而得到帮助,雪中送炭的爱心让他们解了燃眉之急;这10万人也许会将爱心薪火相传,让更多的百姓参与慈善。
让时间把我们拉回到2010年,再重温一个个感动的瞬间。
慈善助困活动中:
开展2010年慈善情暖万家活动,为全市近万户低保家庭发放慰问品价值300多万元。
举行2010年春节“送温暖 献爱心”慈善救助活动。对我市城乡特困群众6000余人进行救助,发放款物共266万元。
举行“迎五一·爱心献劳模”慈善活动。对市级以上贫困劳模624人每人发放体检卡一张、爱心超市物品救助卡一张价值500元,并对市级以上特困大病劳模91人及老企业家16人共发放慰问金28.4万元。
成立郑州慈善总会就业培训基地,为困难农民工、困难职工、失业人员等进行技能培训,从根本上帮助困难群体摆脱困境,走上致富之路,创新了变输血为造血的救助模式。
慈善助警活动中:
向全市公安英模、烈士、因公牺牲民警及特困民警(职工)家庭发放慰问金94万元,其中英模民警23人、烈士家属12人、因公牺牲民警家属20人、特困民警176人。
慈善助学活动中:
投入70万元在荥阳捐建两所希望小学。
在登封成立首家慈善文化教育基地。
举行“牵手工程-金秋助学”、“关爱贫困学子,相伴健康成长”-青少年心理援助及救助贫困初、高中生活动,共计资助326万元。
慈善助孤、助残活动中:
捐赠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养育楼”的建设。
捐助62万元向我市300名家庭困难的盲人捐赠上网读屏软件和2000名家庭困难的聋人朋友捐赠闪光门铃。
慰问市儿童福利院、市社会福利院、晨露国际郑州爱童园、郑州市盲聋哑学校的孤、残儿童,为他们送去了10万元慰问金和慰问品。
慈善助医活动中:
成立“郑州市慈善医院”,并捐助50万元开展 “慈善健康行”大型公益活动,解决我市弱势群体的就医看病问题。
联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一按摩医院、郑州涵博心理咨询有限公司举办2010“郑州慈善日”大型慈善义诊活动。此次慈善义诊活动邀请了50名专家为1000余名群众进行了医疗诊断。
开展慈善大病救助项目,共发放救助金26.7万元,有53人获得救助。
慈善助老活动中:
郑州慈善总会捐赠200万元启动我市“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向“空巢老人”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环境。
慈善文化下乡活动中:
投入70万元在我市贫困山区建立了10个“慈善书屋”和2个“慈善文化大院”,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种植、养殖等科普知识,增添了精神食粮,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慈善救灾活动中:
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我国青海玉树地区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郑州慈善总会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积极和社会各界联系,开展各类为玉树灾区募捐活动。为玉树灾区共募捐善款2367.7万元。
2010年8月8日,甘肃南部舟曲县因暴雨引发特大泥石流灾害,郑州慈善总会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为舟曲受灾群众募捐善款141.2万元。
慈善畅通工程中:
为落实连维良书记关于解决我市交通拥堵、保障畅通的指示精神,郑州慈善总会通过在《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刊登倡仪书,电视播放公益广告等形式,动员全市多家爱心企业通过郑州慈善总会捐资400多辆公交车。
罗列的这些,仅仅是救助活动的一部分,这些活动的背后,是10万受助人的感动,是近10万个家庭感恩的心,
展望2011
将透明慈善的光辉洒向
每个角落
“我们要以诚信建设为目标,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王万民表示,打造透明慈善,不仅需要内部的自我约束,还需要来自外部的监督。
于是,郑州慈善总会决定,2011年,工作方式再度转变,再来一个“重磅出击”——健全完善慈善机构的外部监督制度,在慈善机构内部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今年,我们将把慈善捐赠和慈善救助纳入统一的统计管理体系,严格管理使用善款、善物,实行‘阳光运作’、规范管理,逐步形成高效、透明、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同时,还将自觉接受审计和社会监督,做到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王万民指出,郑州慈善总会将会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定期在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公布善款来源及使用情况,增强慈善资金募集与使用的透明度,确保慈善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值得关注的是,郑州慈善总会还成立了监事会,广泛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捐赠者、受助代表、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人员组成的监事会,监督慈善的募捐、监督慈善的救助、监督慈善工作的运行、监督项目的实施、评估和反馈。形成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媒体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
“我们将建立信息披露机制,整个过程做到六个公开:公开捐赠数目、公开捐赠细项、公开捐赠对象(在受益人同意的情况下)、公开救助过程、公开救助金额、公开救助结果。让捐赠者与社会各界都享有对慈善捐款使用情况的知情权,完全透明化。”王万民作出了承诺。
盼望2011
更多慈善项目让更多群众受益
2011年,郑州慈善工作有何新举措?
“我们将以品牌项目为载体,打造慈善救助新模式。”王万民说,一个好的慈善项目,往往能救助一个人、影响一批人、带动一群人,郑州慈善总会将充分挖掘和发挥慈善品牌项目的示范效应,科学安排、精心设计、规范运作慈善项目,围绕“党委政府最关心、困难群众最急需、社会各界最关注”的民生问题,把慈善工作纳入保障民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我们考虑,在坚持以往开展的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救助范围,增加救助项目,完善救助方式,提高救助水平,要将善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之于社会,尽可能多的覆盖社会弱势群体,精心打造一批社会关注、普惠群众的慈善项目,推动慈善救助工作由活动引导型向项目带动型转变,实现慈善救助效益最大化。”
在募捐工作中,除了一如既往地开展好“慈善日”活动的同时,郑州慈善总会还将建立募捐与救助项目相结合的运作机制,鼓励和倡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以专项救助基(资)金形式、定向公益性项目形式、企业、个人冠名等形式进行慈善捐助,调动和吸引更多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以更多的方式方法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多的帮助。
值得关注的,本市还将大力推广荥阳及全国有关省市先进经验,预计在年内,一批慈善影楼、慈善饭店、慈善手机卖场、慈善超市、慈善医院等慈善募捐网络,将遍布郑州市区,使得募集善款的渠道更宽阔,更广泛。
希望2011
人人可慈善,人人热慈善
慈善事业是一项全民的事业,只有全体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才能长期、蓬勃地发展下去。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只有每个人都接受慈善、理解慈善、做慈善,慈善事业才能生生不息,蓬勃发展。
今年,郑州慈善总会还将把宣传慈善理念作为重要的工作之一,王万民说:“慈善宣传是普及慈善意识、弘扬慈善文化、提升慈善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措施,也是发展慈善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弘扬慈善精神,重在媒体、重在社区、重在全民。”
落实到具体的做法上,郑州慈善总会将开展形式多样、不同层次、多渠道的慈善宣传,优化慈善舆论氛围。不仅要强化在主流新闻媒体上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也要办好郑州慈善网站,充分运用网络空间使慈善理念深入到广大市民阶层,建立起全民慈善教育、服务网络体系。
同时,还要编印郑州慈善简报,让社会各界及时了解慈善动态,增强自身宣传阵地的“渗透”作用。
值得期待的是,今年我市将开展首届“郑州慈善大奖”的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各类先进典型的示范榜样作用。以普及慈善知识,弘扬慈善文化,提升慈善理念为主要内容,对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及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慈善的积极性,扩大慈善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让慈善氛围更加浓厚,慈善环境更加优化,做到人人可慈善,人人热慈善。
遥望2011
一个完善的慈善网络服务体系
正在形成
慈善,当一个人在做的时候,也许力量是有限的;可是如果当一个社会都在做,就将掀起慈善的热潮,温暖整个社会的心灵。
今年,郑州慈善总会将着力于建造一个完善的慈善网络服务体系。中心是理事会,要发挥理事会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召开第三届郑州慈善总会理事会议,充实调整理事会成员,完善理事会工作机制。
主力是慈善基层组织。健全基层慈善工作网络。逐步形成以市和县(市)区慈善总会为依托,以镇、街道建立分会为骨干,村(社区)设立工作站为基础的网络布局,全市联动、上下衔接、左右协调,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慈善网络,聚集慈善服务资源,壮大慈善组织实力。
基础是一支专业化队伍。不仅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在职培训,提升奉献慈善的精神境界,踏实做好实务工作的水平和创新实践的能力。还要引进和培养专业化人才,招聘有志于献身慈善事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慈善组织中来,培养一批慈善资源利用、慈善资金保值、增值、慈善项目策划、慈善项目管理、慈善劝募、慈善物资评估和物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有利于慈善事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外援是志愿者队伍。要进一步扩大有爱心、有激情、有能力、有资源的劝募义工队伍,建立一支相对固定、具有奉献精神和各种专业技能的慈善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发展志愿者服务事业,弘扬志愿服务意识,使慈善事业扎根于民众之中。
“慈心为人,善举济世”。自2004年郑州慈善总会成立以来我市慈善事业发展迅速,成就斐然。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为慈善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慈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蓬勃发展的慈善组织、公民日益增强的慈善意识,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年的发展表明,我市的慈善事业正在昂首阔步地向前走,我们相信,我市的慈善事业一定能够从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