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英潜艇船员急如厕被阻杀同僚
荷兰男子商场扫射人群7人亡
上接第一版①
权威发布
卡扎菲再次露面显示存在
日核电站今日有望停止排污入海
依靠群众,贯穿创建过程始终
事业单位改革时间表确定
四川炉霍县发生5.3级地震
美国是暴力犯罪最严重国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依靠群众,贯穿创建过程始终
办好民事,用效果赢得群众支持 贵在坚持,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上接第一版②)第二阶段:从1996年至2005年。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进入整体推进阶段。这一时期,和平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为推进文明城区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2004年,和平区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其成功经验再次作为重大典型在全国推广,2005年和平区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区称号。

第三阶段:从2005年至今,和平区以荣获全国文明城区为新起点,以《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为导向,不断巩固深化创建成果,2008年和平区再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区称号,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称号,2009年荣获国家卫生区称号,初步形成了“开放开拓、精诚精致、和平和谐”的和平精神。

创建,是为了改善百姓生活。这是和平区负责人反复阐述的一个道理。该区文明办副主任吕东明讲述了一件事,1988年的冬天,大白菜、蜂窝煤供应断档。当时,和平区的干部就提出了“群众家中没有菜,我们不买一棵菜;群众家中没有煤,我们不买一块煤”的口号。区委、区政府组织全体干部下班后挑灯夜战,为群众送菜、送煤。这一下子感动了群众,他们推举代表,要求表扬心目中的好官。和平区独有的“民评官”、“民奖官”活动就由此产生了,这个由群众评选的“十佳公仆”活动连续举行了23年,为创建文明城区打下了深厚基础。

经济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平区一切为了百姓这条工作主线始终没有改变。他们根据实际需要,与时俱进,引导向纵深延伸发展, 把创建工作与实施民心工程、创建国家卫生区、迎奥运、迎国庆、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紧密结合,提升居民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

“让百姓认识到,创建是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是为了让每个人生活得更有质量,创建工作就不再是某个部门的孤独呐喊,而是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效果。”该区文明办副主任吕东明如是说。

依靠群众,贯穿创建过程始终

“全国文明城区”这块奖牌在和平区市民心中,含金量很高、分量很重。在创建过程中,和平区通过贯彻“一个原则”、抓好“两大龙头”、搞好“三项工程”,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取得了骄人成绩。

“一个原则”就是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工作思路,为了群众搞创建,搞好创建为群众,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

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有一些旧楼需要整修,有一些违章建筑需要拆除,这件事在一些社区楼院阻力不小。怎样变阻力为助力?和平区采取的依靠群众的办法效果很好。他们想出了在社区楼院召开“居民听证会”的主意,把旧楼整修的意义、标准及建成后的效果向群众说清楚。违章怎么拆除、小院怎么规范,群众说了算,让群众“会诊”,让居民做主。原来想不通的群众开始自己动手拆除违章建筑,拆不动的楼院也开始松动了,拆迁难题迎刃而解,和平区的几十个小区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规范,既解决了群众生活问题,又美化了小区环境。

“遇到一些与群众利益相冲突的地方。我们从实际出发,把道理讲明白,把政策讲透彻,把效果讲到位,争取了群众的最大理解和支持”。天津市创建文明城市办公室副处长王培军这样介绍。

创建,谁干得好谁干得不好,让群众评议。在和平区坚持了23年评选最佳公仆的活动,成为市民最热心参与的评选活动,也成为官员最希望得到的“奖励”。 谁为老百姓办的实事最多、流的汗最多,谁就当选十佳公仆,奖励绶带和红花。每年的评选颁奖会也很有特点,都是政府公务人员站在台上,由社区群众为其颁证书戴红花,场面朴实真诚。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褒奖”。争当人民满意的十佳公仆的认识深深根植于和平区干部心中,绶带和红花一直被他们看做是最高的奖赏,成为促进廉政、勤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激励着各级干部转变作风,守为民之责,谋富民之策,办得民心之事。23年来,和平区共有1756人次、755人当选为区、街两级“十佳公仆”,65人被授予“人民好公仆”荣誉称号。“民评官”、“民奖官”的群众性活动成为和平区的一大亮点,也是和平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大创举。

“有爱心学志愿者、有能力做志愿者、有时间当志愿者”,在天津市和平区,这个响亮的口号众人皆知,社区志愿者成为一个光荣高尚的称呼,成为一个有城市号召力的品牌,每4名市民中就有一名社区志愿者。1989年,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13名社区群众,为解决13户居民的生活困难,自发组成服务小组,开展了义务包户服务,这一活动广受居民群众的欢迎,从此,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到全区全市,乃至全国。志愿者队伍由最初的13名现已扩大到7万名,形成分工详细、服务专业的各类专业志愿者服务队伍,服务内容由为困难户买菜、看孩子、聊天,为下岗工人找工作,到为市民提供法律援助、医疗卫生、文化活动、体育健身等方面拓展。和平区领导带头示范,2000余名机关干部加入文明交通志愿者队伍,每天早晨,他们四人一组在和平区十条主干道的十字路口执勤,当文明交通志愿者,每天奉献一小时,成为津城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和平区,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时尚,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办好民事,用效果赢得群众支持

“平时工作为群众,让百姓得到利益,需要群众支持的时候,他们就会全力投入。”吕东明副主任说,民心工程、素质工程、和谐工程是他们创建文明城市的“三大工程”,核心是做好民生工作,让百姓在创建中得到实惠。

以人为本,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创建工作中,和平区连续三年累计奋战600天,创造了令人感佩的“天津精神”。他们加大投入,先后整修了65条道路,266个旧楼区,对符合条件的小区全部实施了准物业管理,新建和提升改造绿地230万平方米,打造了小白楼地区、解放北路、睦南公园等一批精品亮点,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建成6个3000平方米、20个15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卫生设施,提升改造了一批养老设施。建立了一批菜市场和多种业态的便利店,实施警防网、技防网、民防网“三网合一”,让居民住上花红草绿的楼院,为居民营造了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居民文明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区的关键。和平区大力实施“素质工程”,把2010年定为提升市民素质年,全面实施提升市民素质的“个十百千万”工程,分为8个大项目50个子项目层层推进,他们在全区开展了“我自豪、我光彩,我是文明和平人“活动,提出”我奉献、我快乐,我是和平代表队“两个口号;聘请体操冠军作为城区文明大使,举办上千场文明礼仪专题讲座,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开展万人“我志愿做文明有礼和平人”签名活动,涌现出一批文明市民标兵和文明样板楼门、小区。

“班级博客”是学校家长学生都喜欢参与的一项活动,和平区要求全区小学班班都有班级博客,在中学选择试点建立班级博客,利用互联网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师、家长、学生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形成了网络“三位一体”育人空间,在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上作为先进经验介绍推广。

“和谐工程”是和平区创建工作重点。和平区号召社区群众开展身边好人评选活动,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进行大力宣传,引领社会风尚;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和基层宣讲活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互动交流;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示范观摩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展“感动社区·感动和平”人物评选活动,触及人们思想,净化人的心灵。

特色楼院文化是和谐工程的一个抓手,在和平区的一些社区楼院,都会贴有一张亲切温暖的全家福照片,成员由楼栋里的每一户家庭代表组成,和平区把社区里最小的单位组织成为一个大家庭,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营造积极向上、互助友爱、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贵在坚持,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非常珍惜,年年打基础,走得很辛苦,成绩也辉煌。”这是天津市创建文明城市办公室副处长王培军的创建感言。他坦陈创建文明城区不容易,创建时压力很大,创建成功后更不容易,这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坚持是最珍贵的品质。

王培军介绍说,第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创建活动作为优化城区环境、造福人民群众、增强凝聚力的过程,切实让群众通过创建得到实惠,真正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作为最大的“民心工程”,打造更加精致靓丽、大气洋气的宜居城区,创建文明祥和的生活环境,努力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促进人民群众素质的不断提高。

第二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创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始终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把创建工作融入各项工作中,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完善督察机制、奖惩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文明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

第三是坚持宣传发动全覆盖,激发全社会创建热情。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文明创建的重要意义,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大力宣传群众创新实践,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动员和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真正使群众成为文明创建的主体。

第四是坚持注重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使群众长期受益。按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文明创建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深化文明创建成果,每年办成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好事实事,形成文明创建不断发展、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