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国良诗词集》序
万万没有想到,我作为古稀老人会给老朋友钱国良的诗词遗稿作序,心情悲痛,有谁能知?去年我还跟他电话拜年,谈笑风生……
二月,谭玉凤匆匆找我,告知钱国良不在了,我一下子蒙了。肖如英夫人在其夫钱国良弥留之际,告诉他保证将他的遗稿出版,三个孝顺女儿支持,他听了才安然合眼而去。
嫂子将诗文稿从苏州带到郑州,嘱我写序,并说:“你最了解钱国良。这本诗集是我们夫妻退休之后,几乎游遍了全中国,每有所感,他就写诗,我在一边等着,所以这是一本很珍贵的遗物,拜托了!”我替人写过不少序,这回真不知如何写好。
我和老钱相识共事了十几年,大概我们都是上海的大学毕业生,所以彼此有缘成为好友。他人品正直,办报严谨,功底深厚。在郑州晚报时,他一直想回老家苏州,我曾经写信给市委书记挽留他,市委领导找他劝他留下,他思乡心切,没有留住。同事们都说:老钱不走,副总编非他莫属。他到苏州我去看过他两次,他寄给我正式出版的杂文集两本,我读了高兴极了。
本来他是上海华东师大毕业分配到河南日报工作的,由于郑州晚报缺人,他就支援了晚报。“文革”中,他是留守人员,其他的都去五七干校了。1970年,郑州突然水源断流,事关数十万居民用水,还有工业、火车、飞机等用水,事关重大。省军区司令员王辉决心建邙山提灌站,引黄河水入郑,组织十万人马挖渠。当时我在市委宣传部工作,市委调入几位同志办一份“工地战报”,老钱和我都在其中。他的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作风,令人钦佩。后来他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数年。晚报恢复后,他调回任总编室主任、编委,甘当无名英雄。他善于为新闻配言论,文笔犀利,做标题也是一把“刷子”,经常巧妙地用一些古诗词佳句做题,我才知道他诗词修养很深,在河南新闻界也是凤毛麟角。
从遗稿看,他写的多是苏州、河南、北京、上海、杭州、泰山和蓬莱、千岛湖、桂林漓江、张家界、湘西凤凰、芙蓉镇等著名的名胜古迹和国家大事。从艺术角度看,情真、味厚、格高,他是诗词创新者,同时,保留一些旧诗词的格律,对仗工整,也是时下所谓“求正容变”、“求正趋新”吧!
“诗中有画”是钱国良诗词的最大特点。古人说“诗是无形的画”,“诗是能言的画”,这用在钱国良诗词上再贴切不过了。比如“玉腿如林清波载,倒插芙蓉破浪开”(写女子花泳),“一锅沸水朝夕煮,红鲤相戏更争先”(写趵突泉),“怒鞭劈开八里溪,千枝笋峰披锦衫”(写张家界金鞭溪),“博览世界一园中,东西共融浦江风”(写上海世博会)等,都是写得如影如画的上乘佳句。
我相信,老钱九泉有知,定会感激夫人的生死眷恋之情。让国良的爱国之情、伦理之情传之后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老钱的家人把他埋在苏州不远的西山,正合国良之意。这本诗集记有他2008年西山赏梅的词作:昨夜雨过/浮尘不起/探梅林花繁东风/……雨湿清明/子满枝头/问芳魂去何匆匆/人间三月/寸肠情重……
这是“诗谶”吧!老钱的墓就在他生前钟爱的山水间,得其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