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张之洞》
惊蛰
父 爱
1
3
纺车歌
马青霞小传
所谓运气
孙伯翔书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马青霞小传

马青霞小传

段洣恒

马青霞出身名门,知书明理,擅诗能画,是光绪朝著名的封疆大吏——曾经做过广西、广东巡抚的马丕瑶的千金。马丕瑶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老百姓呼之为“马青天”。马青霞18岁嫁与尉氏县大地主刘耀德为妻,改姓刘,称刘青霞。刘家号称“刘半县”,门前挂有“双千顷”的匾额,开设了数以百计的钱庄、当铺、银号,还有众多生意铺面,遍布开封、南京、北京等地几十个府州县镇,可谓富甲中原。刘耀德病故后,她承袭刘氏一门巨额财产,成为遐迩闻名的富孀。依常人而言,她可以尽情享受名流富孀生活。然而她忧国忧民,向往光明,东渡日本,考察实业、教育,力图拯救中华。在异域它邦,马青霞放足改装,受革命党人精神的感召,毅然加入同盟会,成为一名民主革命斗士。河南同盟会员在日本东京创办《河南》杂志,宣扬革命,但缺乏资金,马青霞资助16000元,使《河南》不但创办,而且稿件源源不断,鲁迅、周作人、许寿棠都曾借机发表文章,成为革命派宣传革命最有力的报刊之一,人们评价其战斗作用不亚于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回国后,她资助同盟会员李锦公在开封设立“大河书社”,名为营销书刊,实为河南同盟会的秘密联络地点。武昌首义之后,马青霞资助河南同盟会张钟端等,筹划发动河南起义,可惜事败垂成。

辛亥革命时期,马青霞的思想已经完全达到了民主革命家的思想境界。她在《自由报》上仿《江南好》撰写《自由好》祝词:“自由好,中夏少萌芽。岳色河声飞笔疾,洛阳纸贵泄春华,开遍自由花。自由好,妖雾惨夷门。手拔摩天旗影荡,腰悬横河剑光腾,夺转自由魂。自由好,过渡帐迷津。揭破九幽超变相,罗胆万佛见天真,崇拜自由神。自由好,五岳独称嵩。燕赵健儿身手锐,犬羊部落羽毛空,撞破自由钟。”此外,她还在《自由报》上发表《告四万万男女同胞书》,第一次喊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共和肇建,应变方针,退让主义一变而为竞争主义,家族主义一变而为社会主义。”

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大力举办新式学堂。北京兴起办新学的风气,旅京的河南人士不甘落后,拟成立“河南公立旅京豫学堂”,需资白银50000两,由河南各富户捐助。马青霞的二哥马吉樟出资10000两,直隶都督袁世凯出资10000两,其余30000两均由马青霞捐赠。马青霞对该校的发展非常关心,举凡到北京,必要到学校走走看看。该校是新式学校中创办较好的学校,后来维持了50多年。马青霞从日本归国的第二年,在尉氏县刘家开办河南第一所女校——华英女校,她自己担任校长,向全省招收了30名女学生,聘请了日本高山爱子女士和三名日本留学生作为教员。马青霞规定,学生入校必须放足,接受新式教育。学校传授国文、算术、修身、史地等课程,还学习编织、刺绣、植桑、养蚕一些实用技艺。在校学生的一切费用由马青霞承担,每年投入白银上万两。在她的亲自培育下,华英女校培养出了一大批新型知识女性,包括孙炳文烈士的夫人任锐等,青霞后来被周总理誉为“妈妈同志”。为了推广植桑养蚕,培养女实业家,马青霞在尉氏县城开办养蚕学校一所,并在城西北捐地30亩,购植湖桑万株,创办了实习桑园。接着她陆续创办了尉氏高等小学堂、开封第一所小学堂、开封女学堂、开封公学堂、刘氏小学堂等。后来她还各捐银3000两,资助中州女学堂、中州公学等,“莫怜旧时花枝败,但求自由花常开。愿君不辞劳素手,育得群芳天下栽。”正是马青霞思想情怀的自我写照。

马青霞兴办新式教育、实业的事迹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举动为朝廷所知,光绪皇帝授她“一品命妇”的称号和“乐善好施”的匾额以旌其行。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被北京政府任命为铁路督办,计划在全国修筑二十万里铁路,但资金匮乏。马青霞闻听,1913年,两次到上海找孙中山先生,要把自己的巨额家产捐献给中国的铁路事业。马青霞的举动感动了孙中山,当即亲书“天下为公”、“巾帼英雄”匾额赠送马青霞。不想二次革命遽起,孙中山流亡海外,不但捐资未果,马青霞还差点身陷囹圄。

马青霞在日本考察期间,资助创办《河南》杂志,鲁迅最初的几篇文章如《人之历史》、《文化偏至论》、《科学史教篇》等均发表在《河南》杂志,坚定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心。辛亥革命前后,马青霞与鲁迅也多有交往,鲁迅曾由衷夸赞马青霞“才貌双全”、“中国女杰”。

冯玉祥将军1922年出任河南督军,上任后专门拜访马青霞,一方面请马青霞将家产捐献给政府,以解决刘氏家族对马青霞财产的侵夺;一方面请马青霞出任河南教育厅厅长,主持河南教育事业。马青霞对冯玉祥将军也非常敬重,认为冯将军主持河南军政,正是自己可以信托之人,于是慨然允诺,将自己的巨额家产捐献给政府,用于兴办河南的教育与实业,了却自己多年的宿愿。

马青霞年轻守寡,因无子嗣,备受刘氏族人欺凌、滋扰、侵夺,虽欲花钱买安、委曲求全而不可得,耳闻目睹了封建宗法势力的邪恶和对女性身心的摧残,后在革命党人熏陶下,逐步成长为维护妇女权益、争取妇女解放的先锋战士,在世界女权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马青霞的一生,同妇女解放运动息息相关:办女校推动妇女兴学热潮,让女子有同男人一样的学识;办职业学校和振兴实业,让女子尽早经济独立;办女报女刊,让女子有自己的发声阵地;办法政女校,提高女子参政议政的水准;在北京担任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在上海与宋庆龄共同担任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名誉社长,不避阻遏、身体力行,实践男女平权政治,开创前无古人的事业。民国初年的女子参政运动,是中国女性第一次将政治权利作为明确目标而进行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斗争,马青霞是这一时期女权运动的杰出代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马青霞与秋瑾并称“南秋北刘,女性双星”。1923年初春,马青霞积劳成疾,吐血而亡,年46岁。冯玉祥派人在她的坟墓四周,栽下柏树千棵,表达对斯人的仰慕之情。孙中山发来唁电:青霞女杰逝世,革命之损,国民之损,其精神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永留人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