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婚礼式颁证”疑似浪漫型收费
包裹太严
靠技术治理公车是浮云
削掉青山的行为源自于短视型预期
比通胀更可怕的是精英话语权通胀
交通事故处理如何提速
农村福利院:养老遇到新问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婚礼式颁证”疑似浪漫型收费

填表、领证、摆拍,10分钟内就能搞定的登记仪式,越来越被新人们“忽略”。记者昨从省民政厅获悉,为了改变“轻登记、重婚宴”的现状,民政部正打算推出“婚礼式颁证”,在将来,新人们结婚登记时,有望身披婚纱,伴随着浪漫的乐曲,手挽手走上红地毯,面对庄严的国徽许下美好誓言,在父母和亲友的见证下,领取相约一生的“红本本”。(《扬子晚报》4月12日)

推出“婚礼式颁证”服务,登记、颁证与婚礼合二为一的新兴模式,在工作人员为当事人颁发结婚证的同时,免费为其举办一场神圣、浪漫的婚礼仪式。如此“婚礼式颁证”,表面上看去充满着浓烈的管理人性化,但实际上却只是“看上去很美”。

首先在于,这会给民政部门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同时大大提升婚姻登记的管理成本。“以南京13个区县14个婚姻登记处来看,平均每天有30多对新人来办理结婚登记。以每天30多对夫妇走红地毯、举行结婚仪式的时间计算,至少每对夫妇需要花30分钟”,显然,在时间上很难保证每对新人都可以实现这一“神圣的婚礼过程”。倘若再遇到“扎堆登记”的“黄金季节”,工作人员能按时履行登记管理责任就相当不错了,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为新人操持婚礼仪式呢?当一种管理举措让管理者自身“举步维艰”的时候,就注定了其走向形式主义的必然结局。

其次,放在中国的人情传统和现实国情下,举办一个怎样的婚礼、婚礼是西式还是中式,取决于新人双方及其两个家庭。显而易见,在民政登记大厅里举行的“神圣婚礼”不可能取代“传统婚礼”,这就给新人及其亲朋好友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要“行两遍礼”——纵然民政部门不嫌麻烦,恐怕登记者还嫌麻烦。

更重要的是,所谓“免费的一场神圣、浪漫的婚礼仪式”不可能真正免费。婚纱、婚礼用品、摄像摄影、来宾消费等等,大概都需要新人来埋单。纵然是由民政部门承担,这些成本其实最终还是要转嫁给大众,抬升婚姻登记的社会性成本。给新人增加经济压力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如果操作不当、监管规范缺位,“婚礼式颁证”的人性化很容易异化为“办证式收费”,成为民政部门消费部门权力创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不是什么杞人忧天——比如有些地方的婚姻登记处强行捆绑“拍照业务”,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婚姻登记,必须要从登记大厅拍照,自带或者外拍的照片一概作废,美其名曰“规范”和“服务”,其实说穿了就是利益驱动。

公共管理是一种理性活动,管理成本越低越好,让老百姓花钱越少越好——但“婚礼式颁证”却显然与管理的要义背道而驰。如是的管理花样,越打量就越像是披着管理人性化外衣的利益追逐,疑似浪漫型的权力消费项目。 王 艳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