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日前在谈及中国经济形势时表示,中国通胀形势会逐渐稳定、不会失控,且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较小。宋泓称,从去年开始,中国的通胀高于利率水平,在中国的宏观经济史中实属罕见。数据显示,继去年中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11月份创下5.1%的新高后,今年头两月,CPI均保持了4.9%的水平,社会普遍预测3月份CPI将破五。(《中国新闻网》4月12日)
类似的关于通胀的专家预测,从2008年末以来,我们已经听闻过了不少。在已经过去的2010年,物价全面上涨,央行调息,通胀的风险毕现。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几乎每一个人在“梳理”自己的钱袋子时都在担心2011的通胀压力会更大。就在这种时刻,专家们“不会发生严重通胀”或“会渐趋稳定不会失控”的论调,无疑具有安定人心的作用。
只是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胀不通胀,似乎不是由专家们说了算的。就在专家们言辞凿凿没有通胀的时候,我们的CPI已经达到了4.9,即将破五。审视现在,不知当初叫嚣“中国十年之中不会发生通胀”的经济学家是否会脸红。当然,专家们大概是不会脸红的,因为其腔调也随之从“不会发生通胀”逐步转变为“不会发生严重通胀”、“通胀不会失控”,八面玲珑。
其实,通胀没有什么可怕的,这是很正常的经济现象。况且,中国的通胀不是孤立的现象,取决于世界经济的大环境。而我们也正在采取各种努力,抑制和缓解通胀。但,令人费解的是,老百姓都“理解”和直面了通胀,可掌握话语权的经济精英们却一直在否认和回避。咋说咋有理,通胀发生之前不承认通胀会发生,通胀发生了又偷换概念宣称无“严重通胀”……如此种种,“通胀”已经成了精英们随意捏把的橡皮泥,变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在民生眼里,通胀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CPI是“三点几”或者“四点几”乃至更多,这数据上的变化……对于普通人来说,意义不大,很多人甚至至今也没有搞清楚,CPI跟自己的生活究竟有什么切身关系。真正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的,是活生生的现实——物价上涨,特别是生活基础商品价格的暴涨,严重超越了工资上涨的幅度和速度,就构成了“负增长”,直接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工资涨不过物价”是一种可以现实感知的经济风险,这种现实朴素的经济风险与专家的“经济理论”越来越走了两个极端,只能说明学术良知的缺失。
这是一种话语权的通胀。这种精英话语权的通胀,远远比现实经济的通胀更可怕。不在于其高高在上、虚假繁荣、脱离现实的学术作风,也不在于其漠视民生利益的道德感蜕化,而在于其把持话语权会严重误导决策和社会性消费。在我们这个迷信精英权威的国度里,如是话语权的通胀必须要引起高度的警惕。 陈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