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上接第一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惠济倾力打造都市区高端服务业新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铸辉煌收官“十一五” 再起航谋划新篇章
惠济倾力打造都市区高端服务业新城
三全速冻食品新厂新貌

本报记者 黄永东 通讯员 雷秀霞 连敬春 张 超

动漫产业基地城堡式大楼

“十一五”时期,是惠济建区以来最不平凡的五年,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金融危机挑战前所未有,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压力巨大。五年来,惠济区按照生态经济强区的奋斗目标,着力建设“一区(最佳人居环境区)、两中心(会议中心、休闲中心)”,大力发展“三个产业(现代农业、生态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以实施赶超发展战略为主动力,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大发展。

经济实力大提升

“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7项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总量分别达到2005年的2.3倍、3.2倍、2.6倍、3.1倍(3.9倍)、2.7倍、1.8倍和1.8倍。

城乡面貌大变化

城镇化步伐全面加快。城镇化率达到64.6%,提高了4.6个百分点;建成区面积达到26.8平方公里,扩大了10倍。14个村被批准实施城中村改造,28个村的新农村建设通过了市级验收,6个新型社区建设加快推进。规划体系日臻完善,通达优势迅速提升。天河北路等11条道路先后建成通车,构建了以西绕城公路、连霍高速下道口、花园口互通式立交为支撑的“八纵、八横”大交通框架;修建县乡道路71条、长达103.4公里。城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建成了区、镇办两级数字化城乡监控系统,构建了指挥统一、协调有力、运转顺畅的管理体系。市场化清扫保洁成功运作,“村收集、镇办集中、区外运”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体系运行顺畅。

产业结构大优化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3A级以上景区、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农家乐分别达到5家、4家和120家,5年累计接待游客18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亿元;年均接待大型会议1000场以上,会议中心、休闲中心地位日益凸显。3家市场列入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 年交易额超亿元市场达到9家。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领先。蔬菜、牛奶、水产品产量逐年增长,淡水鱼产量占全市总量的20%,牛奶产量居全市第二,部分名优农副产品直接供应香港市场。生态型工业快速壮大。三全食品综合基地、思念食品新工业园相继开工并投入运营,全国最大速冻食品生产基地的地位日益巩固。中铁大桥缆索等企业快速成长,现代制造业基础更加坚实。产业集聚效应凸显。郑州农业高新区汇集绿色蔬菜、花卉苗木等六大产业为一体,叫响了都市农业、高新农业两大品牌,打造了30家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个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河南惠济经开区文化创意、食品加工、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先后被确定为省级国际服务外包园区、服务业特色园区、创新成果奖开发区,市级重点产业集聚区、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区、郑州动漫产业基地,作为北区对外开放窗口、赶超发展重要增长极的作用正在显现。

生态环境大改观

生态建设成就斐然。秉持生态立区理念,五年累计植树590万株,造林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建成林间休闲步道15.5公里;新增国家级绿色社区1个、省市级生态文明村12个、省市级绿色社区7个、市级林业生态镇2个,建成公园游园18个,人均占有绿地9.6平方米,全区生态价值高达40多亿元。生态水系治理成效卓著。累计投入4亿元,实施了贾鲁河、索须河、魏河、东风渠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河道50公里,全长18.5公里的索须河生态水系廊道构筑成型。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推进。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新建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创建无燃煤区2.9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5平方公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93.4平方公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35%,降幅居全市第一,提前两年完成了市定节能减排目标。

社会民生大改善

坚持每年为群众兴办十件实事,五年累计投入11.6亿元。建设了省内一流的农民就业培训中心、爱康服务中心、养老中心;新建了区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完成了6所学校的改扩建;在全市率先建成了区级文化馆、图书馆;实施了古荥镇卫生院等3家区属医疗单位的改扩建;建成标准化村卫生所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成功防控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疫情。新农合参合率达99.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投资3000万元,解决了6.3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发放资金6105.9万元,全面落实了各项惠农政策。政府投资231.9万元,帮助149户特困危房户建成了新房,发放廉租住房补贴390万元,发放低保、五保金871万元。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万余人,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村养老保险全面推行,各类参保人数超过13万,年增长近60%。平安建设扎实推进,群众的安全满意度稳步提升。

风光秀丽的古树苑生态园区

★连续六年荣获郑州市信访工作“红旗单位”和“平安 建设先进区”称号

★连续三年荣获河南省 “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区

★河南省“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先进区”

★河南省文明城区

★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河南省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

★河南省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区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

★全国生态文明小康示范区

★全国党务公开试点区

★全国科普示范区

★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

★举办首届中国(郑州)国际动漫论坛暨2009国际动 画节目交流会

★举办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速录师决赛

近年来惠济区斩获荣誉一览

空间布局 “一带、一中心、四组团”

一带,即“沿黄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带”,对辖区黄河沿线27公里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加快发展文化游、生态游、会议游、农业休闲观光游等旅游业态,着力打造一批产业突出、生态优美、设施齐全的滨河生态旅游小镇。

一中心:即“综合行政商务中心”,以该区行政区为中心,在江山路以东、中州大道以西、北四环以南、贾鲁河以北约30.17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打造会议休闲、文化创意、教育科研、商业服务、生态地产、速冻食品等产业综合商务中心。

花园口组团:以辖区花园口镇为主体,规划面积9.13平方公里。结合大庙、京水、祥云寺等村合村并镇,重点建设产城融合、容纳5万人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

大河路组团:以辖区大河路街道为主体,覆盖大河路北、江山路西4.91平方公里的区域。围绕中南文化创意产业园落地建设,推进新庄、铁炉寨、惠济桥、牛庄、前刘、岗李6个村合村并城,建设5万人规模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

古荥组团:以辖区古荥镇为主体约5.3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借助古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名片优势,整合汉代冶铁遗址、纪信庙、城隍庙、孔庙、西山古城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邙岭、思念果岭、大河生态园等生态资源,建设功能齐全、服务设施完善的古荥汉文化生态园。

长兴路组团:以辖区长兴路街道为中心,覆盖连霍高速南约9.7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结合老鸦陈、王砦、兴隆铺等村城中村改造,建设人居环境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综合商贸发展区。

集聚服务业新业态 打造五大高端产业园

文化创意产业园:以中南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为核心,以信息创意产业园、郑州动漫基地、麦普软件园等为支撑,建设全国知名的集动漫游戏研发、软件设计、规划设计、新闻出版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会议休闲产业园:整合思念果岭山水、丰乐农庄等会议服务资源,全力推进郑州国际会议休闲中心项目建设,壮大会议休闲产业规模,叫响郑州市、河南省的会议中心品牌。

现代服务产业园:打造以第五代商业零售业态为标志的奥特莱斯现代服务产业园。预计总投资60亿元,将集大型“outlet折扣中心”、五星级会议度假酒店、配套高端住宅社区以及高档餐饮休闲娱乐设施于一体,为综合性高端复合商业园区。

现代物流产业园:加快推进格力电器物流园及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河南煤化集团国龙物流园等物流项目开工,力促正道国际生活谷等项目落地开建,打造一个以服务居民消费为主,集批发、零售、物流、贸易、食品加工等为一体、功能完善的区域辐射性商业中心。

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打造好4个农业产业化集聚区,即:千亩无公害蔬菜种植产业集聚区,千亩水产养殖产业集聚区,千亩花卉种植和展示产业集聚区,千亩休闲农业产业集聚区。同时,依托郑州农业高新区,建设纳帕葡萄酒庄园、薰衣草庄园、牡丹庄园和玫瑰庄园等,打造高档次的庄园式、园艺化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培育都市农业发展新亮点。

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区经济实力实现大幅提升,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7亿元,均比“十一五”末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较“十一五”末提高20个百分点,其中高端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50%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50 平方公里以上,比“十一五”末扩大一倍;现住人口达到50万人左右,充分展现郑州都市区高端服务业新城的强大实力、独特魅力和美好形象。

思念果岭高尔夫球场

天河路两侧绿树红花

“一带、一中心、四组团” 高标准规划发展新格局

惠济区生态优势明显,近年来狠抓宜居环境建设,成果丰硕。图为设施完善的农民居住新区。

<<< 发展惠济 “十一五”成就

五年精彩回眸 赶超战略硕果累累

<<< 和谐惠济

群众信访工作创出新路径

近年来,惠济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围绕建设平安惠济、和谐惠济,创新信访机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了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三条线畅通信访渠道

一是领导接访,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500多平方米的信访接待大厅,将劳动保障、国土、城建、民政、司法等相关部门请进信访接待大厅联合接访, “一站式”服务,集中解决问题,避免推诿扯皮,按期结案率达到100%。二是干部下访,搭建干群连心桥梁。把每月15日作为集中下访日,全区50多名县级干部,各委局、镇办及包村负责同志全部进村入户,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机关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领导干部大走访等活动,走访慰问群众47700余户,占全区总户数的91%。三是网络受访,解决热点难点问题。重视网络舆情和网络行政,成立专门组织,完善办理制度,在用好书记区长信箱、书信、传真、电子邮件、电话等信访平台的基础上,联通了“全国信访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并在区政府门户网站设立交流互动栏目,及时解决、回复网民群众提出的问题。

创新思路建立体化网络

工作中,该区立足新理念,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加强党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形成了以区群众工作部为龙头、镇(街道)群众工作站为纽带、村群众工作室为基础、群众工作信息员为前哨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使信访工作有了坚实的后盾。用多样化宣传转变群众观念。搭建《村情民意小报》平台,在每个村、组公开招聘信访信息员、信访代理员、民调员、诉讼引导员(“四大员”),并落实每人每月400元工作补贴;借助“惠济区群众信访文化大篷车”,编排了融合政策法规、信访文化的小品、戏剧、快板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用硬性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在探索完善中形成了例会排查、信访评估、首办责任、信访工作责任倒查、律师参与信访等12项工作制度,涵盖群众工作排查、调解、督查、考核、奖惩等环节,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明晰、运转高效的长效机制。

<<< 未来惠济 “十二五”展望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