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动态
就业培训做抓手 全民创业氛围浓
税源三评估 征管精细化
水务局长明日在线
谈水利发展与民生
农用机井升级改造进展迅速
办企业有了“加速度”
建新型社区 筑宜居之城
小麦进入灌浆期
加强田管正当时
税官为村官授课
村官代税官普法
多措并举撑起“民生伞”
千方百计保“老有所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建新型社区 筑宜居之城
塑特色品牌 筑教育之城扩产业链条 筑宜业之城

(上接第一版)

截至目前,共栽种各类植物近两万株,绿化面积4.9万平方米。所有道路的弱电已入地,两旁有了节能灯,镇区建有环保型垃圾中转站,城市模样初现。

扎起“一年打基础”的架子,龙湖今年将对城区主次道路、供排水和污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并着力解决供暖、供气等辅助功能,全面建设亮化、硬化和绿化工程。此外,今年还重点实施“四纵三横两座桥”工程,加快改造107国道、新郑路龙湖段道路,搬迁位于西南绕城高速龙湖出入口的超限超载检测站,并力争年内开工建设龙湖森林公园。

建新型社区 筑宜居之城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龙湖宜居教育城未来的人居环境如何?新郑市负责人表示,以多层、高层建筑为主,将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公共设施配套的高档次、多功能大型新型社区。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及时启动、科学运作,多措并举,科学规划,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目前已先后启动了小乔村1~3组、三里岗、郑老庄、连庄4个村的全面改造工作,共涉及932户群众(已拆迁308户)。

村庄变社区,村委变居委,农民变市民,和谐宜居的城市化理想越来越近。 “我们将保证一个政策执行、一个标准到底、一个口径解释,按照‘十个所有’惠民生的总体要求,今年将启动沙窝李等4个村的改造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将完成新型社区建设785户,实现入住人口2742人。

塑特色品牌 筑教育之城

龙湖把教育当做发展“特区”,优先发展义务教育,谋求区域突破,达到名校效应。“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游园景观等将成为龙湖新城的亮丽的一景。”新郑市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注重发挥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全面加强与高校在教育培训、人才交流、劳动就业等方面合作的同时,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上的合作,共同出资建设公益性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以前这些风景都被关在了高校门内,今后将通过资源共享、合作办学等形式加强地校融合,“要让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有教育的气息。”

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推力。龙湖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重点支持区域内的企业与高校进行产学研项目合作,打造产业集聚区。企业需要人才,高校培养人才,互动的多了,自然龙湖的产业集聚也更具实力。

另外,龙湖通过优先提供土地、补贴建设资金、解决学校部分编制等形式,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鼓励高校兴办中小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并与各个中学名校建立交流机制。据介绍,今年规划建设9所品牌初高中,并力争开工建设3所。

扩产业链条 筑宜业之城

产业是城市的灵魂,任何地区都会对独具特色的产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招商重在选资,已经扛起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两面大旗的龙湖,将有选择地实施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

今年起,龙湖将每年组织一次规模大、质量精、效率高的招商活动,力争引进10个以上投资超亿元的项目,将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丰满发展的“羽翼”。

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空间的提升,龙湖的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的日渐增多,不少外来人口也一拥而入,共建自己的第二故乡。“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几年内龙湖新城的人口就能突破50万。”新郑市负责人说道。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新郑迈出了建设龙湖宜居教育城坚实的第一步。凝心聚力抓建设,众志成城促创业,如今,龙湖正昂首阔步地行进在打造郑州都市区新郑组团城市的金光大道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