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明清时期的“巡抚·总督”制
《我的病人是总统》
光进书法
1926年:《古史辨》第一册
饱蘸激情写嵩山
3
2
幸福有个密码
香飘四季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明清时期的“巡抚·总督”制

明清时期的“巡抚·总督”制

夏 吟

巡抚,古代官名,明代称临时派遣到地方巡视和监督地方民政、军政的大臣,清代称掌管一省民政、军政的常设长官。总督,是明初在用兵时派往地方巡视监察的官员,清朝开始正式成为地方最高长官,一般是管辖两省的军事和政治,也有管辖三省“或”只管一省的。总督的地位声望略高于巡抚,但就其设置而言,先有巡抚,后有总督。

巡抚,始于明太祖令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后来,每年都派中央官员巡抚地方。当时,巡抚的性质同于“钦差”,本身不是官号,没有品级,例兼中央监察、组织部门的都御史和吏部尚书、侍郎等官衔,以便主掌地方官吏考察和军民安抚。因为属中央官,所以有事派出,事毕回京。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以后,由于地方动乱,开始常设巡抚,并开始了以省为管辖单位的巡抚制。巡抚职权不断扩大,不仅掌政,而且掌军,实际上已成为地方军政首长;但其中央官性质未变,还必须经常上京汇报地方军政事务。清代康熙(1662~1722年)以后,全国除直隶、四川外,每省都设一员巡抚,规定了巡抚品级。至此,巡抚才正式成为地方官,但仍遵行旧的兼衔制。

战乱时期,各地巡抚互不统属,往往贻误军机。为统一调度,就设置了专管军事的总督。总督性质同于前期的巡抚,兼衔一样,也不常置。至宪宗成化五年(1469年)常设两广总督以后,才开始了正规的跨省总督制。从此,总督职权日益扩大,兼掌民政,实际上也成为地方军政首长。但其获得品级,正式成为地方官,也是清康熙以后的事。其时全国共设直隶、四川、两江、湖广、闽浙、两广、云贵、陕甘八员总督。

我国封建官制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就是中央监察官容易演变为地方军政首长。封建王朝为强化中央集权,经常派出中央监察官巡视地方,代表皇帝挟制地方,逐渐夺取地方军政大权。如汉代刺史、魏晋都督、唐代节度使等,都是由中央监察官演变成地方军政首长的。巡抚、总督由中央监察官演变成地方军政首长,则是封建官制发展特点在明清官制中的反映。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