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8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动态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创新基层管理模式
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一人富不算富 全村富是真富
拜祖热浪涌故里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一人富不算富 全村富是真富
——记梨河镇高班庄村支部书记高国治

本报记者 高 慧 通讯员 孟俊杰

“发展家乡经济,让父老乡亲都过上富裕的生活”一直是高国治心中挥之不去的愿望。他首先做群众致富的领跑者,创办自己的企业,由一个穷小子变成了拥有资产数百万元的富裕户,又带动全村群众共同致富,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坚强后盾。

2006年,村民高玉亭办企业不慎倒闭,高国治主动找到高玉亭开导他,帮他跑市场、找项目。启动资金不够,高国治个人拿出15万元,又去信用社帮他贷款50万元买设备。在他的帮助下,高玉亭的企业又办了起来。5年来,高国治数不清进进出出这个厂门多少次。高玉亭的企业效益越来越好,他感激地逢人便说:“要不是高书记的帮助,我的企业怕是这辈子也办不起来了。”

在高班庄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村民高建军发展养鸭,高国治帮其贷款5000元;毛遂军要搞肉鸡饲养,他帮助协调贷款5000元;时根柱、时留柱兄弟俩要建塑料大棚搞蔬菜种植,他帮忙协调贷款1万元。近年来,高班庄村相继发展起大棚种植、养殖、运输等第三产业,累计由高国治资助、协调资金近30万元。现在高班庄村的群众都说:“要想上项目,就找高支书。”

高国治的药用安瓿厂解决了村里100余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纸箱厂安排了村里40余名剩余劳动力。同时,他还为村里引来了高效农业生产项目、养殖业项目。如今的高班庄村,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是劳动力,就人人有活干,家家有收入。

2006年,高班庄村被郑州市委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后,高国治劲头更足了。在村里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多方筹集资金17万元为该村李湾组修建了一条长达1.38公里的水泥路,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积极争取到“京华博爱”援建农村医疗项目,投资1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村级卫生所,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借助上级开展的“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全力协调帮助村里新打深井一眼,将自来水管道通到每家每户;个人出资6000元购买了40盏路灯,安装在村主干道上并承担了全部电费;出资近万元为村里新建的文化大院购买了健身器材,组建了高班庄村文艺秧歌队,并购买了演出服装和道具,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如今的高班庄村,水泥路面到家门,家家用上洁净水,就医健身不出村,闲时扭起秧歌舞,文化大院人气旺……全村干部群众无不感慨地说:“俺村有今天,都是‘吃亏支书’国治的功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