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铁和动车车票
预售期今起调整
中国2型糖尿病研究项目在我市启动
沪深股指温和反弹
市场观望气氛浓厚
第二批移民搬迁月底前启动
市农委推广
养殖新模式
河南重大事故隐患
责任追究更加严厉
我省兼并重组煤矿
安全生产责任明确
上月重要生产资料
超过七成价格上涨
菜价调控如何走出“怪圈”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菜价调控如何走出“怪圈”
让农民抱团闯市场把蔬菜纳入农业保险

本报记者 刘俊礼

近期,不少省份蔬菜价格迅速下跌引发各方关注。受去年冬季菜价高涨、流通环节成本过高影响,蔬菜市场出现“菜贱伤农—减少种植—价格升高—扩大种植—菜贱伤农”的怪圈。我市芹菜、莴笋在一系列救市政策刺激下,暂时性被“解救”了,但如果再出现一个“菜贱伤农”的农副产品,我市又该如何应对?又怎样防止“菜贵伤民,菜贱伤农”?近日,记者走访了农业部门以及相关的农业专家。

大力扶持农超对接

据了解,在田间地头收购的芹菜0.12元一斤,到市区菜市场卖价就达到0.8元~0.9元一斤,近10倍差距主要来自运输上的各种成本、人工成本、天气影响下的蔬菜自身消耗成本、菜市场的摊位成本等。流通中间环节成本居高不下,是造成当前“菜农不赚钱、市民买菜贵”局面的主要原因。

鉴于此,我市近期结合各项蔬菜生产的财政扶持政策,形成“一揽子”式的“源头保障”机制,寻找菜价稳定更为持久有效的解决之道。

今年,我市已将降低流通环节成本的重点放在坚持标准化菜场的政府公益性上,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建设蔬菜流通体系,今年年底前,市内五区新增蔬菜批发市场3家、总量达到8家,新增农贸市场15家、总量达到78家,增设蔬菜早市23个,新建社区便利店369家、总量达到1737家,基本满足居民购菜,有效降低蔬菜价格。

今后,我市还将改变目前的生产方式,从个体种植向产业化种植改变,打通农超对接的瓶颈,大力扶持农超对接。市农委主任韩绍林表示,今年将以发展设施化生产和标准化菜田建设为抓手,集中创建一批标准化、集约化程度高的蔬菜标准园,2011年新建、改造标准化菜田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8000亩,实行订单农业。

让农民抱团闯市场

据了解,我市部分农民组建了蔬菜合作社,这种组织模式成功地克服了本轮菜价的剧烈波动。

中牟县黄灌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春和告诉记者,合作社把蔬菜从农民手中集中以后,就直接卖给超市了,采取订单销售。刘春和说,目前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都与超市签订有长期供货合同,每天把菜农的蔬菜直接运出去,减少了市场风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蔬菜的销售全部由合作社负责,销路比较畅通。合作社每年还会根据市场供货量的大小,决定和分配农户种植的品种和面积,一般农户种两三种菜,这样可以分散个别品种价格波动的风险。

合作社抗风险、促农民增收的能力不言而喻。市农委主任韩绍林表示,今年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将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实现“大生产、大流通”,新建合作社100个,合作社总数达到1200个,带动农户22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化率达到10%以上。今后,蔬菜基地全部实行订单式农业,种什么、种多少,由市场综合供求信息后决定。菜农只管种菜,不必为价格和销路担心,可以有效保障菜农利益。

另外,今年我市建立了农业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整合资金,增加投入,采用贴息、奖补等方式对都市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实行扶持。今年农业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总规模达到3亿元。

把蔬菜纳入农业保险

“我市菜田目前还没有任何保险,这对长期发展蔬菜产业不利。”市农委总工程师荣娇凤告诉记者。她认为,蔬菜生产的稳定完全靠市场化是不可行的,农业保险也应跟上,这样才能提高菜农抗风险能力。

其实,这种“蔬菜保险”今年已经破题。据介绍,今年1月,上海安信农保公司在国内率先推出“冬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产品,在国内率先探索以市场保险办法解决“菜贱伤农”问题。

另外,上海已着手制定今年“夏淡”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方案,市级财政继续补贴保费的50%,各区县财政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补贴比例,投保人自缴保费比例不低于10%。相比“冬淡”保险,今年“夏淡”保险的品种进一步扩大到青菜、鸡毛菜、米苋等5个品种;计划保险面积扩大到12.5万亩次;保险时限进一步延长。与此同时,价格数据的采集也将更为科学,相关价格数据将来自18家标准化菜市场,由统计部门科学定点、随机抽样、采集提供。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我市将促使保险业参与蔬菜生产的环节。市农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积极探索扩大农业保险的范围,力争使蔬菜纳入农业保险的范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