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金融理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光大银行在沪成立金融市场中心
搅动理财市场
行业动态
0513兴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搅动理财市场
理财市场硝烟弥漫加息预期 市场稳中有变

信贷紧缩

本报记者 王 震

随着今年不断加息和存款准备金率突破20%历史高位,宽松的融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本流动性充裕的信贷市场,变得“很差钱”。一些从股市、楼市撤退下来的资金大量涌入相对稳健的理财产品市场。但“资金大转移”也让理财产品市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记者日前走访郑州多家银行发现,各家商业银行争相推出多款信贷理财产品,并加大宣传力度,抢滩市场。

信贷产品卷土重来

今年以来,央行加息、“提准”的货币政策使得信贷市场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屡屡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使得一向“不缺钱”的银行面临“很差钱”的境地。作为银行调节贷款规模的重要方式,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又重回市场视线,这类产品并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占用贷款额度,因此也成为银行在额度受限规模下留住客户并满足其融资需求的权宜之计。

“企业都知道今年的基调是紧缩,也在想办法不占用额度来融资。”某股份制银行河南省分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接二连三的加息使得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有了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在市场上更受追捧。

据统计,4月的最后一周,发行的银信理财产品就达到117款,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比例居高不下。

“信贷类产品募集的资金投向指定项目,如果贷款企业最终不能兑付,这部分风险银行不会承担,而是由投资者来承受。”某股份制银行零售部一理财师说。该理财人士提醒,虽然加息之后信贷类产品被看好,但信贷类产品大多并不保本,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一旦发生信用风险,投资者仍将面临较大风险,购买时仍需谨慎,而不应盲从。

理财市场硝烟弥漫

“期限短、收益高,10天,5万元起,年收益率可达4.2%……”最近,在郑州某商场工作的陈先生的手机几乎每天都会收到银行的理财产品短信。不止陈先生,很多市民都有类似经历。

在高准备金率的背景下,工行、建行、光大、民生等省内各家银行正在上演一场抢夺客户资源战,争相推出多款理财产品,银行间理财产品的纷争硝烟四起。“我从事银行业工作20余年,还从没见过如此高的存款准备金率。”某银行监管人士坦言,虽然一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宏观调控的需要,但高企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导致银行“很差钱”,尤其是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市场的反应特别迅速,众多的理财产品应运而生。

中信银行理财师王鹏飞提醒投资者,风险与收益总是相伴相随,总体来说银行理财产品较平稳,但并不像存款那样稳坐收益,市民购入时仍要仔细看清合同中的产品投向,慎重投资。另外,由于加息的预期不绝于耳,理财产品最好以三个月以内的为宜。

加息预期 市场稳中有变

尽管5月初加息没有如期而至,但市场自4月就有的加息预期却丝毫没有减弱。在此背景下,多家银行上调了理财产品收益率,以拉拢储户。

记者注意到,除了中国银行与工商银行近日上调理财产品收益率外,光大银行也曾于4月中旬将月月盈、双月盈、季季盈为代表的短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提高0.4%~0.5%;中信银行专为信用卡用户定制的一款14天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4.2%,收益率较高。另有部分银行虽然没有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但是收益率也普遍提高。

随着央行加息和“提准”,银行理财产品的货架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客户经理张璠告诉记者:“现在加息的预期强烈,客户对一些较长期限理财产品根本不感冒,现在银行主推的是一些收益率较高的短期和超短期理财产品。”

招商银行理财师宋恒信也表示,近期股市动荡,新股上市后频繁破发,已经让不少资金开始转向更为稳健、风险较小的银行理财产品,预计银行理财产品2011年依然会成为市民投资的首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