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窑烧出的“中国符号”
策划 杨光 王璇 摄影 陈靖 文字 李颖
我国被称为是盛产瓷器的国度,在宋代,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五大名瓷遐迩闻名。她曾作为中国的“形象大使”蜚声海内外。今天,在博大精深的商文化孕育地中国郑州的一个小窑里,应运而生了一种新瓷种——
1965年,郑州铭功路商代遗址发现14座排列有序的陶窑,一件原始青釉的瓷尊更成为商城制陶业的骄傲,把中国的制瓷历史上推到三千多年前。
日前,记者来到侯寨乡樱桃沟景区,一所悬挂着郑商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牌子的深宅,叩开大门,一座别开洞天的郑商瓷“圣殿”豁然敞开,阎夫立,就是这座殿堂的缔造者,在这里,他亲自设计、焊接节能环保轻型窑炉,和泥拉坯配釉,亲自点火、看火、调火,一身泥灰,一双粗手,成了地地道道一个玩土玩火的陶瓷师父。
1965年的重大发现引起了出生于陶瓷世家的阎夫立的极大关注,他用了整整13年,利用郑州市辖区内的瓷矿原料和水,在他主持建立的环保节能窑炉中,创烧成了新瓷种,她继承了3000多年前青商瓷和五代后周柴官窑瓷器的特点,幻化出漂亮的窑变釉色和粗、细、弯、折的金银线纹路,浴火重生的新瓷种被阎夫立命名为“郑商瓷”。
“郑商瓷,取‘郑州’、‘商都’、‘瓷之精粹’首字为名,是漫长而久远的商代中期原始青瓷的后裔,是对3000多年前商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眼前的阎夫立,虽然因为一年多以前那场突如其来的病患,身子骨仍不硬朗,但他的话掷地有声。
打破传统釉色,郑商瓷自然窑变的釉色丰富多彩,恰似进入了五彩缤纷的别样天地,金镶玉、金镶翠、银镶翠、碧水蓝、鹦哥绿、金杏黄、蟹甲青、丁香紫、玫瑰红等一百多种釉色,表面的结晶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庐山真面目,梅花纹、雪花纹、金丝纹、羽片纹等100多种纹饰、300多种自然景色尽收眼底。
阎夫立的锐意创新赢得了各方的认可和嘉奖:1997年香港回归,河南省政府向香港特区政府赠送的一对特大钧瓷瓶“豫象送宝”是他主持设计烧制;他亲手设计烧制的钧瓷观音瓶、淑女瓶、梅瓶作为国礼赠送给11个国家的首脑;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13件郑商瓷受邀在寸土寸金的世博村艺萃馆展出。如今郑商瓷走出国门传遍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郑州名片、中国符号,像文化使者架起友谊的桥梁。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自古就是钧瓷迷人、宝贵之所在,可钧瓷界不少人怕变,阎夫立却认为“变正是钧瓷的神魂”。透过他的作品,能感受到他心头燃烧的熊熊之火,这火,源自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创新是这火永不熄灭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