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加快转变领导方式
大力推进都市区现代农业建设
专 版
4
ZHENGZHOU DAILY
ZZRB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加快转变领导方式
大力推进都市区现代农业建设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韩绍林(左)指导小麦生产
一流的检测设备

加快转变领导方式

大力推进都市区现代农业建设

编 者 按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 韩绍林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发展都市区现代农业是一项综合性战略工程,为保障都市区现代农业顺利推进,市农委按照“优势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优势地区优先发展,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要求,根据蔬菜、渔业、花卉三个产业规划的规划布局,重点发展蔬菜、水产、苗木花卉等现代农业示范区,每个示范区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示范、引导、促进现代农业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2011年启动蔬菜产业园、沿黄现代渔业示范区、中牟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和黄河农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农业的休闲体验功能,2011年重点建设7平方公里的樱桃沟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区。加快推进花卉产业发展,按照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布局,重点开展鲜切花生产产业园、中高档盆花生产产业园和名优花卉种苗工厂化生产产业园建设。扶持建设示范性花卉生产企业,努力扩大花卉生产面积,2011年在中牟、上街、荥阳、惠济启动4个千亩花卉苗木产业园建设。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进好想你枣业、金博士种业、广安饲料等重点龙头企业上市工作,做大做强龙头企业。2011年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0家,总数达到354家以上,加工型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2011年新建合作社100个,合作社总数达到1200个,带动农户22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化率达到10%以上。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基地

基地蔬菜装箱运往市区

加快转变领导方式

大力推进都市区现代农业建设

“建设郑州都市区,要大力推进都市区现代农业建设。”市委书记连维良说,发展都市农业,是郑州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围绕城市需求调整农业结构,以城市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效,用工业的、景观的、生态的理念发展都市农业。

“都市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已经明确。但如何去做,如何推进都市区现代农业建设,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市农委将站在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和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高度,贯彻落实“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暨都市区建设研讨班”精神,坚持“部门联动、政策集成、主动服务、跟踪问效”的推进机制,重点推动领导方式转变,注重以服务落实工作,创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开创都市区现代农业的新局面。

针对今年我市创新农业产业扶持资金使用的新办法,市农委认真细化工作环节,在找准项目和吸引资金上做足文章,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促进都市区现代农业大发展。目前,市农委已经组织了由企业、银行和县(市)区政府参加的郑州都市区现代农业招商推介会,以及郑州市农业项目管理培训会。这些新举措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400多个项目进入都市区现代农业项目库,将吸引170多亿的资本注入都市区现代农业建设,郑州都市区现代农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打造引领中部现代农业

先行“示范区”

发展都市区现代农业,既是昨天实践的结果,又是今天实践的起点,更是明天实践的方向,是郑州都市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市城乡和谐的必然条件,也是服务都市区、富裕农民的必然选择。

在全力推进郑州都市区战略的征程中,农业产业应如何定位、布局和发展?对这一全市城乡百姓共同关注的问题,市委、市政府明确了“都市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与之相配套,在3月23日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了我市《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未来5年全市都市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及蓝图跃然纸上:“十二五”期间,郑州要重点发展高科技设施型农业、特色精品型农业、高端服务型农业、观光体验型休闲农业、生态景观型低碳农业,形成“一带、二区、三圈层”的总体布局,即北部生态经济产业带、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生态涵养与特色产业区,城区农业科教创新核心圈、近郊高效农业圈、近郊优质特色农业圈。

重点发展休闲农业、蔬菜、花卉、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籽种产业、生态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物流产业、农业总部基地等十大产业,从而把郑州建设成为产业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农民富裕安康的国家中部地区都市区现代农业先行示范区,成为中部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多功能农业产业基地、农业高端服务业基地和国家中部地区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农业总部经济中心。

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综合达标”工程。按照“一化带三化”要求,以城镇化建设为导向,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以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并点为重点的建设模式,积极开展合村建镇的探索工作,继续做好特色村整治开发工作,全面加快全市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2011年启动126个新型农村建设项目。

至“十二五”期末,郑州将基本形成以满足城市消费需求为目标的都市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生产供给、生态保障、休闲文化等多重功能日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没有思想领先,就没有发展率先;没有观念超越,就没有发展超越。市农委将以一种喷薄而出的创新气势,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让都市区现代农业这一令人振奋的美好图景变为现实。

一个伟大的新征程已经开启!

加强科技兴农

提高装备水平

推进 “菜篮子”工程建设

加快推进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启动实施《郑州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以发展设施化生产和标准化菜田建设为抓手,集中创建一批标准化、集约化程度高的蔬菜标准园,2011年新建、改造标准化菜田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8000亩。启动实施《郑州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沿黄现代渔业带建设,抓好良种繁育体系、疫病防控体系、质量安全体系、技术推广体系、水产科技示范园区、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基地等六个重点项目建设,2011年新增水产养殖面积5000亩。促进菜篮子产品市场流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引导和鼓励传统、优势、特色农产品创建品牌,提升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加强对“菜篮子”市场信息的监测分析,在完善市场热点信息报送机制的基础上,建设“菜篮子”产品信息采集点,逐步建立覆盖全市各县(市)区农业部门、主要生产基地和主要批发市场的“菜篮子”产品产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定期收集发布“菜篮子”产品生产、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两级三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积极探索农产品生产管理全过程、检验检测全覆盖、监督管理全方位的“三全管理”新机制。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2011年全市新增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000亩,“三品一标”认证数量增加36个。

严格农产品质量检测

加强农业科研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场、“国家级(郑州)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和“郑州市农作物种子质量鉴定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启动“郑州市农业生物育种工程中心”建设项目,提高农业科研自主创新能力。2011年,加快推进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创新,选育农作物新品种1个,蔬菜新品系6个,引进蔬菜优良品种100个。继续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完成25个区域中心站建设任务。继续实施沃土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95万亩,施配方肥190万亩;建立2个精准施肥示范村试点;新建3个市级有机质提升试验示范区;引进旱作农作物新品种9个、新技术9项。积极开展粮油优质高产示范田创建活动,在全市建设粮油高产万亩示范方15个,千亩高产方50个。继续实施新一轮“种子工程”,在全市建立各类农作物新品种及蔬菜花卉种苗试验示范展示基地500亩、小麦“三圃田”6万亩、良种生产基地25万亩。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完成“阳光工程”培训任务1.5万人。

调整优化装备结构,大力推广高新适用农机化技术,着力提高薄弱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突出抓好玉米机收、深松整地、根茎收获机械、设施农业机械、水利机械的发展。2011年玉米机收率达到55%以上。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力度,2011年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40万亩。完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完成区域中心站农业综合信息平台的开发和接入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依托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建设10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设立农村大喇叭,加强防灾减灾的信息预报。扩展“12316三农热线”系统功能,编发农业手机报。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2011年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20个。继续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新增农村户用沼气1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60处。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基地

高标准的农业产业规划

眼下,走进商都大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和谐新图”:一个个精品农业核心示范基地的迅速发展,一个产供销一条龙、种养深加工紧密相扣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郑州都市区现代农业项目招商推介会已经召开,都市区现代农业建设产业扶持政策已经出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建立了都市区现代农业项目库,为各级政府、企业、银行搭建沟通协作的平台已经建立;现代农业功能区正在拔地而起,郑州都市区现代农业未来的发展梦想将在这里实现;郑州人正有力推进着传统农业向都市区现代农业的转型……

作为省会城市,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农资集散地,郑州名副其实。近年来,维护农民权益特别贡献奖、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纷纷花落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技术推广等工作均列全省乃至全国前茅。

“十一五”期间,依托粮油、畜牧、渔业、蚕桑、林果、瓜蔬六大产业,郑州大力发展精品农业,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粮油产业稳步提升,产量屡创新高,培育了花卉、石榴、大枣等10多个产业。

5年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粮食生产稳步提高,菜篮子产品供应丰富,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年增13.3%,是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的5年。

一个个荣誉不仅印证了郑州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累累硕果,而且为都市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物质基础,它足以让郑州人感到自豪!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十二五”期间,郑州农业的地位、价值、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郑州将逐步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加速推进都市区现代农业建设。市农委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打造一个生态和谐的都市区现代农业新体系。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